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邵长蘅
释义
邵长蘅1637—1704

清代文学家。一名衡,字子湘,号青门山人。武进(今属江苏)人。顺治四年(1647),11岁时补诸生,后因事除名。20岁时客游京师,与施闰章、汪琬、陈维崧、朱彝尊等交往甚密,时相唱和。不久入太学,举顺天乡试,不遇而归。从此寄情山水,曾为江苏巡抚宋荦幕僚。邵长蘅论诗文强调避伪忌俗,认为只要多读书,俗气便会自除,并提倡学习唐宋散文(见《答贺天山》、《与彭子》)。长蘅对古文源流的论析以及对清初侯方域、魏禧、汪琬古文三大家的评议也很有见地。他的文学主张和文学批评主要见于《国朝三家文钞序》、《明四家诗钞序》、《明十家文钞序》等文中。长蘅文章现存近300篇,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纪游文与论说文。前者如《青门草堂记》、《亦园记》、《庐山游记》6篇、《毗陵诸水记》等;后者如论说诸葛亮、唐太宗、陈蕃、窦武诸文。“简炼而不芜冗,讲求蕴藉”(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卷3)。风格苍秀,峻洁有法。宋荦《邵子湘全集序》评论说:“大较英爽飙发不如朝宗(侯方域),而根柢胜之;明切善议论不如叔子(魏禧),而春容胜之。”

长蘅的诗,内容比较丰富,许多作品真实地反映了明末清初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如《守城行纪时事也事在己亥六月》、《阅丙辰五月邸钞书事》、《豫民谣》、《苦旱行》等。王士禛《邵子湘青门集序》评论说:“邵子之诗,格甚高,气甚遒,尝观海市于之罘,穷炎涨于扶胥,而其诗益奇恣尽变。”他擅长七古与七律。“七古之浏漓顿挫,七律之苍秀沉雄,尤为诸体之冠”(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卷33)。七古如《京口行》、《慈仁寺古松歌》、《雪后登滕王阁歌》等,七律如《蓬莱阁望海》、《入春》4首、《丙辰五月》7首等。

长蘅的词,风格清丽婉约。如〔鹊桥仙〕《春日登楼》:“杨花如雪,桃花如雨,帘幕尽教高卷。芳洲一带草痕齐,早春到,姑苏台畔”。“凭栏千叠暮山稠,刚抵得,春愁一半”。以清丽的文字,委婉的声调,吐诉淡淡的乡愁离绪。

著有《青门簏稿》16卷,《旅稿》6卷;《剩稿》8卷,另有《青门词》。

徐匋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477-3478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7: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