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花之寺 |
释义 | 花之寺 现代短篇小说集。凌叔华著。上海新月书店1928年1月初版。书前有陈西滢写的《编者小言》。内收作者1924年12月至1926年6月发表在《现代评论》、《现代评论周年增刊》、《晨报副刊》、《晨报·六周七周增刊》和《燕大周刊周年增刊》等杂志上的《酒后》、《绣枕》、《吃茶》、《再见》、《茶会以后》、《中秋晚》、《花之寺》、《有福气的人》、《太太》、《说有这么一回事》、《等》、《春天》等小说12篇。这些小说多以作者所熟悉的中产阶级或豪门巨族的生活为题材,或写未婚女子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幻灭;或写已婚女子受封建婚姻制度迫害的痛苦,或写爱情与家庭的矛盾;或写事业与家庭的冲突。《绣枕》、《花之寺》具有代表性。《绣枕》写某中产家庭大小姐听从父母之命,花半年时间,精心绣制一对靠枕,由其父作为生日贺礼送给有钱有势的白总长,以达到与其子攀亲之目的。两年后,大小姐从女佣人那里得知绣枕送去当晚,一只遭醉客吐脏,另一只被当作“脚踏垫子”践踏,现在则成了女佣人的枕头顶儿。大小姐心碎了。《花之寺》中的幽泉和燕倩原是一对恩爱夫妻。不料在鸟语花香、莺歌蝶舞的日子里,幽泉忽发春思,感叹“良辰美景奈何天”,竟然背着妻子赶到西郊花之寺碧桃树下,去与子虚乌有的情人约会。事后方知此举乃燕倩对他的试探。这部短篇小说集描写了当时一部分女性处在历史转变时期,在新旧思想、新旧道德的矛盾冲突中,所产生的对待爱情、婚姻、家庭问题的种种心态和行动,表现出作者对于旧社会妇女命运的关切与同情,以及对于爱情、婚姻、家庭问题的思索和探讨。作者善于用白描的手法描绘女性的生活,细腻而精确地展示女性的内心世界,有“新闺秀派”之誉。其小说风格朴素,笔致秀逸,常带有淡淡的哀愁,或轻微的喜剧色彩。鲁迅认为她的小说“恰和冯沅君大胆,敢言不同,大抵很谨慎的,适可而止的描写了旧家庭中的婉顺的女性”,这使我们看见和冯沅君、黎锦明、川岛、汪静之所描写的绝不相同的人物,也就是世态的一角,高门巨族的精魂。”(《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 邓逸群)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632-2633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