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近代白话文运动
释义
近代白话文运动

近代文体改革运动。近代白话文运动是文化领域(包括文学)中的一次文体变革运动。它从始至终以开民智为宗旨,围绕由文言变白话,逐步开展起来。黄遵宪在1887年提出“语言与文字离则通文者少,语言与文字合则通文者多”(《日本国志·学术志二》),开启了文体改革的先声。同年,梁启超写《<蒙学报><演义报>合叙》,认为“日本之变法,赖俚歌与小说之力”。把通俗诗歌和人们喜欢的小说,看成是启迪民智。推动日本变法的有力武器。他曾对人说:“俗语文体之流行,实文学进步之最大关键也,各国皆尔,吾中国亦应有然。”(楚卿《论文学上小说之位置》)将文体的改革提到了议事日程。与此同时,陈荣衮写《俗话说》,从普及教育观点着眼,重点阐述了语言的“俗”和“雅”的问题。指出要普及教育,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必须把“人人不晓之话”,变为“人人共晓之话”。1898年,裘廷梁发表《白话为维新之本》,系统地论述了“文言之为害”与白话之八大益处,号召“禁白话,废文言”,提倡一切教科书“皆用白话编辑”。1900年,陈荣衮又写《论报章宜改用浅说》,主张报纸也必须改用白话。裘、陈提倡白话的文章,对推动文体改革起了很大作用。从此开始出现白话报,如《无锡白话报》、《杭州白话报》、《伊犂白话报》、《正宗爱国报》等,由新闻到评论,全部用白话。报纸改用白话,对散文文体的变革影响很大。林纾说:“忆庚子客杭州,林万里、汪叔明创为白话日报,余为作白话道情,颇行一时。”(《论古文白话之相消长》)梁启超的散文,黄遵宪的诗,都向通俗易懂的白话化方向努力。秋瑾、邹容、陈天华、黄为基的散文,尤接近于白话,或完全白话化了。近代小说的白话化,比散文和诗歌更为明显。

近代白话文运动兴起后,陈独秀和胡适深受影响。1905年前后,陈独秀在芜湖办《安徽俗话报》,胡适在上海办《竞业旬报》,二人并发表白话文作品,皆是受近代白话文运动思潮影响的结果,为他们后来倡导文学改革奠定了基础。可见“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近代的白话文运动具有密切的关系。

牛仰山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043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1:2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