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路易士 |
释义 | 路易士1913— 现当代诗人。原名路逾。笔名有纪弦、青空律。原籍陕西盩厔县,生于河北清苑县,自称籍贯为上海市。少时曾定居扬州,酷爱瘦西湖,故亦称扬州为故乡。1929年以路易士笔名开始写诗,这一年考上武昌美专,次年转到苏州美专。1933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易士诗集》。同年7月美专毕业,举行首次画展。1934年独资创办《火山》诗刊,出刊两期。1935年与杜衡合编《今代文艺》。同年出版诗集《行过之生命》。1936年初去日本留学,不久回国结识了从法国留学归来的戴望舒,便与戴望舒、杜衡、徐迟集资创办《新诗》月刊,与韩北屏合编《菜花》诗刊(双月刊。后改名为《诗志》)。1937年出版诗集《火灾的城》。在此期间,他的诗风深受戴望舒的影响,诗作多发表于《现代》、《现代诗风》、《新诗》等刊物上,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中引人注目的一员。与此同时,政治上逐渐转向。1936年曾在《中坚》月刊发表反共作品。抗战爆发后流徙武汉、长沙、昆明、香港等地。40年代初返回上海。在香港期间,曾编辑《国民日报·新垒》副刊,任国进通讯社日文翻译。1941年与杨桦等组织上海艺术学会,发行《上海艺术》月刊。1944年主编《诗领土》。这时期出版了诗集《爱云的奇人》、《烦哀的日子》、《不朽的肖像》等。抗战胜利后,一度弃文经商,因不谙经商之道而失败。1947年弃商从政。1945年日本投降时开始使用纪弦笔名发表诗作。1948年冬由上海去台湾。1949年5月开始执教于台北成功中学,直到1974年退休到美国定居。纪弦到台湾后于1950年和覃子豪、钟鼎文、李莎等借台湾《自立晚报》副刊创办《新诗周刊》。之后独自创办《诗志》,只发行1期。50年代初,在反共八股文艺盛行时,他写了一些反共诗。纪弦到台湾后一直想以自己为盟主,继承30年代大陆现代派的余绪,发起成立一个现代派诗歌社团。于是在1953年创办了《现代诗》诗刊,1956年又在《现代诗》诗刊基础上,正式成立“现代派”,又称“现代诗社”,初始时成员83人,后发展到115人。将《现代诗》诗刊改为“现代派”社刊,发表了《现代派公告第一号》,封面加注“现代派同仁诗刊”字样。在现代派成立之日,纪弦发表了著名的现代派纲领《六大信条》,充满民族虚无主义,因此受到猛烈批判,引起台湾诗坛关于现代诗的一次次论争。纪弦对台湾现代诗的功绩和误导同样是十分突出的。当他受到覃子豪等的猛烈攻击后,于60年代初数度宣布解散现代派。纪弦到台湾后出版的诗集有《摘星少年》、《饮者诗抄》,这两本为大陆时期作品。在台湾时期创作的作品分别收录为《槟榔树》甲乙丙丁戊5个集子出版。到美国后又出版《晚景》集。另外还出版了《纪弦诗选》、《纪弦诗论》、《纪弦论现代诗》和《纪弦自选集》。80年代初《现代诗》诗刊又在台湾出版,在美国的纪弦又作了该刊的顾问。 陈丙莹,古继堂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979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