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耿湋
释义
耿湋

唐代诗人。“湋”一作“纬”。河东(山西永济)人。宝应二年(763)进士及第,为盩屋县尉。后入朝为左拾遗(一说右拾遗)。大历十(775)、十一(776)年间以左拾遗充括图书使赴江淮。贞元初,迁大理司法。耿湋与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夏侯审、李端都以能诗著称,号称“大历十才子”(据《新唐书·卢纶传》)。耿湋工诗。《唐才子传》称其“诗才俊爽,意思不群,似湋等辈,不可多得”。其诗多为登临题咏、送别赠答之作,流露出人生失意、苦短的情调。但也有部分诗反映了社会现实,如《路傍老人》、《代园中老人》反映了下层劳动人民悲惨、凄凉的生活;《宋中》、《秋日》描写了连绵不断的战乱给社会带来的荒凉景象。他与严维、秦系等人有唱和之作,如耿湋有《赠严维》,严维有《酬耿拾遗题赠》。其诗语言平易自然,无雕琢痕迹,以清淡质朴见长。《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有《耿湋诗集》2卷。《全唐诗》卷268、269存其诗2卷,计170余首;卷883补遗1首。

苏华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701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1 22:3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