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雨无正 |
释义 | 雨无正 《诗经·小雅》第40篇。全诗7章,2章章10句,2章章8句,3章章6句。这是一首讽刺周幽王昏暴、朝廷大臣自私误国的诗。首章借怨天以讽刺幽王苛虐昏暗。2、3两章说朝廷大臣不忠于王事,或为恶肆无忌惮,或只知逃避以自全。第4章说自己为外患饥荒忧劳成疾,而同僚却不肯向王进言。第5章说周幽王不愿听忠言,只重用巧言令色之徒。第6章感伤乱世作官之难。末章责备同僚不来京辅佐幽王,自己泣血陈言反而受到嫉视。诗的主旨,《毛诗序》认为是“大夫刺幽王”。《郑笺》说:“当为刺厉王。王之所下教令甚多,而无政也。”三家诗与《郑笺》同。朱熹认为把这首诗当作周幽王时代的诗是无根据的,“疑此亦东迁后诗也”(《诗集传》)。方玉润认为本诗的主旨是“近臣伤国无正人以匡正王失也”。他以为诗的写作时代不仅不是东迁以后诗,而且是西京未破之作,因此才有希望诸臣迁归王都之语(《诗经原始》)。古今学者多以此诗为周幽王时代诗。 关于“雨无正”的释义,古人分歧很大。《毛诗序》说:“雨,自上下者也。众多如雨,而非所以为政也。”朱熹不同意序说,他引北宋刘安世的话说:“尝读《韩诗》有《雨无极》篇。《序》说:‘《雨无极》,正大夫刺幽王也。’至其诗之文,则比《毛诗》篇首多‘雨无其极,伤我稼穑’八字。”但朱熹紧接着据诗内容指出《韩诗》说不能成立(《诗集传》)。方玉润径直认为以上说法“其为伪增,自不待言”(《诗经原始》)。姚际恒以为“此篇名《雨无正》,不可考;或误,不必强论”(《诗经通论》)。 胥惠民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639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