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禽海石
释义
禽海石

近代白话章回小说。10回。符霖著。光绪三十二年(1906)群学社(上海)初版铅印本,1册,列入“说部丛书”。1913年该社重印。卷首有作者《〈禽海石〉弁言》。各回有眉批。

书叙清朝光绪年间,湖北汉口有个祖籍杭州的书生,名叫秦如华(字镜如)。11岁入学读书,与同庚女同学顾纫芬十分要好。3年后,其母李氏一病身亡,其父秦远(字邈斋)却考取了进士,并点了刑部主事。因此秦如华只好随父迁居北京,与顾纫芬恋恋而别。谁知隔了不久,顾家也迁居北京,并与秦家为前后院邻居。原来顾纫芬的父亲顾晴波与秦远是同科进士,并点了翰林。秦如华与顾纫芬离而复聚,自然喜出望外。由于秦如华打通了顾家上下人等的关节,得以经常穿房入室,与顾纫芬幽期密会,重叙旧情。如此过了年余,秦如华和顾纫芬也都长到了15岁。于是秦如华请了个媒人,向其父秦远进行游说,以期与顾纫芬正式订婚。秦远以如华年纪尚小为由,断然拒绝。结果秦如华和顾纫芬同时大病了一场。双方家长无法,只好满足他们的愿望,给他们正式订婚,条件是等到17岁方可过门成亲。然而好景不长,大祸降临。原来义和团迅速兴起,北京城人心惶惶。秦远和顾晴波的看法截然相反,一个主张走,一个主张留。于是秦氏父子当即离京,顾氏一家安然不动,以致秦如华和顾纫芬再次劳燕分飞。不久,八国联军以义和团“扶清灭洋”为借口,一举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被迫逃往西安。秦如华从报纸上得到了这种消息,对顾纫芬的命运异常担心。偶然在上海街头与顾家仆人李贵巧遇,方才得知顾家的悲惨遭遇。原来顾晴波已被洋人折磨而死,顾纫芬及其母亲辗转逃到了上海,住在一个小客栈里,贫病交加,狼狈不堪。秦如华当即找到了顾纫芬,却已奄奄一息,一痛而死。

本书与吴趼人的《恨海》在同一年问世,而且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在内容上不及《恨海》充实。它属于从古代才子佳人小说向近代鸳鸯蝴蝶派小说过渡的作品,因此一方面继承了才子佳人小说的传统,一方面又具有鸳鸯蝴蝶派小说的某些特点,因此在小说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价值。全书采用了倒叙结构和第一人称叙述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在当时也属于大胆的尝试。从内容上看,作者不仅公开谴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制度,致使百分之九十九的男女“成了怨偶”,致使无数的男女枉“送了性命”,而且大胆提出了“男婚女嫁的事,在男女两面都有自主之权”的主张,这在当时也极罕见。

裴效维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789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2 17:4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