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贾平凹
释义
贾平凹1953—

当代作家。陕西丹凤人。原名贾平娃。1972年入西北大学中文系学习,1975年毕业,分配到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任编辑。1980年调西安市文联《长安》文学月刊编辑部任编辑。1983年起专事文学创作。他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他的短篇小说《满月儿》以清新隽永的格调反映新时期农村生活,获1977—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中篇小说《腊月·正月》因敏锐而又生动地反映了开放、改革的浪潮在西北农村生活中激起的强烈而又微妙的震动,讴歌了脱颖而出的农村改革者,获中国作协第3届(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6年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新时期中篇小说名作丛书”共10本,《贾平凹集》为其中之一本。1987年,北京十月出版社出了他以表现商州地区传统的文化观念与新的时代潮流相冲突为题旨的长篇小说《商州》。这部小说与作者1983年以来陆续发表《小月前本》、《鸡窝洼的人家》、《腊月·正月》、《远山野情》、《天狗》、《黑氏》、《人极》、《古堡》、《火纸》等构成了一个被人称为“商州小说”的系列。这些作品既具有浓厚的地域风土文化和历史传统文化的色彩,又具有丰富的当代生活的内蕴。同年,作者的另一部长篇小说《浮躁》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以对现实生活的发展作同步思考为特色,试图从宏观上全面地把握时代律动的重要作品。它敏锐地捕捉到了农民在经商活动中强烈的竞争意识和由于文化素质过低所带来的盲目性之间的矛盾,反映了改革开放给当代中国社会所带来的巨大活力,同时也尖锐地触及到了在城乡商品经济日益活跃的形势下出现的种种新矛盾、新问题。评论界认为:“在贾平凹的创作中,视野如此开阔,时空如此宽广,气度如此恢宏,而且十分自觉地把笔墨放在展现中国当代社会文化心理形态上,实在是过去所未曾有过的。”不仅如此,在新时期改革文学潮流出现了某种滞钝情况的时候,《浮躁》的问世,”开拓了一条表现改革生活的新路”,“预示着反映时代变革的文学向较高层次迈进”(《小说评论》记者:《时代心理的整体把握——贾平凹长篇小说〈浮躁〉论讨会纪要》,《小说评论》1988.6)。贾平凹的散文创作亦独具特色,成绩斐然。他的著述,除上面已经提及的,尚有:儿童小说集《兵娃》(1977年),中短篇小说集《姐妹本纪》(1979年)、《山地笔记》(1980年)《野火集》(1982年)、《商州散记》(1983年)、《三十而立》(1984年),散文集《月迹》(1982年)、《心迹》(1985年)、《爱的踪迹》(1985)、《贾平凹散文自选集》(1987年)以及诗歌集《空白》等。

赖南莎,益明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750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0 6: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