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罗荪文学论集
释义
罗荪文学论集

当代文学论文集。罗荪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3月出版。内收作者自1939年至1980年写的文章36篇,分为4辑。这个选集凝聚着作者在文学理论批评领域内40年的劳动与追求,体现在其中的作者的基本文学见解,大体有这样几点:(1)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强调生活是艺术的唯一源泉,文艺创作应当从生活出发,而不是用“抽象教条来范式作品,把具体的现实图式化起来”(《关于现实主义》)。(2)强调“真实是艺术的灵魂,作家的社会职责在于真实地反映生活。”“真实,包括着社会生活的积极面和消极面。”艺术应当在美与丑、善与恶的对立中全面地反映现实,“要把可怕的丑和全部庄严的美一起揭发出来,而不该把美和丑割裂开来”(《文艺·生活·政治》)、《“我们需要中篇小说”》)。(3)“文艺主要是写人”。“人是杂色的”(引用高尔基语)。“作为纯粹的代表某一个阶级的人是不存在的。”根据马克思所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认为每一个人都代表着一定的社会和阶级的本质”,并以此来规范文艺创作,衡量人物形象是否典型“是不妥当的”(《培养社会主义的一代新人》与《从“典型公式”谈起》)。(4)形象“是艺术本身所具有的一种特殊规律”,典型则“是艺术形象的最高标志”。“没有典型就没有创造”。典型只能存在在一般与个别的“统一”或“融合”之中(《探索真理的伟大战士——别林斯基》)。(5)文艺为政治服务,文艺从属于政治,“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本来这是一些不言而喻的问题”。但是,艺术毕竟有其特殊性,“艺术首先是艺术。否则就是取消艺术,也就取消了政治”(《文艺·生活·政治》)。(6)“创造社会主义时代的新英雄人物,是我们这一代革命的文艺工作者最中心的任务。”(《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谈新英雄人物的创造》)我们的文学应该“给人以积极的、鼓舞的力量”,“给人以光明的力量”,激励人“坚持同一切邪恶进行斗争”,“而不是使人丧气”,所以作家必须要有正确的立场、观点与态度。(《“我们需要中篇小说”》) (7)文学批评不应当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抛开作品的艺术内容,寻找所谓的“本质”;而应当从生活和作品实际出发,坚持社会学与美学相统一的标准,“通过具体深刻的艺术分析”,达到对作品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深刻揭示。(《关于文学批评》)(8)“文艺能不能繁荣发展,‘双百’方针能不能贯彻执行,关键在于是否发扬艺术民主,是否真正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双百”方针和艺术民主》)

陈全荣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736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