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难蜀父老 |
释义 | 难蜀父老 西汉散文。司马相如作。此文见于《汉书》。据《汉书·司马相如传》记载,汉武帝时,司马相如曾受命出使蜀地,以安定西南局势,安抚西南少数民族。“相如使时,蜀长老多言通西南夷之不为用,大臣亦以为然。相如欲谏,业已建之,不敢。乃著书,藉蜀父老为辞,而己诘难之,以风天子,且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皆知天子意。”司马相如所著,即是这篇《难蜀父老》。文章先假托蜀父老的非难:“今割齐民以附夷狄,弊所恃以事无用,鄙人固陋,不识所谓。”因而引出作者的正面意见,阐明“通西南夷”的重要意义。文章在进行一番雄辨性议论之后,总结道:“夫拯民于沉溺,奉至尊之休德,反衰世之陵夷,继周氏之绝业,天子之急务也。百姓虽劳,又恶可以已哉?”这篇文章的主旨与《子虚》、《上林》赋颇为一致,都在于为宣扬汉王朝的大一统服务,而这种问答形式、排偶句调及议论风发富于文采的风格,也具有辞赋的气味。刘勰称之为:“文晓而喻博,有移檄之骨焉”。(《文心雕龙·檄移》)此文被收入《文选》,属檄文一类,对后世政论文和告谕文体有一定影响。 石晓奇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173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