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龙须沟
释义
龙须沟

当代话剧。老舍著。《北京文艺》1950年9月起连载。北京大众书店出版1951年1月单行本。同年2月为庆祝北京解放两周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晨光出版公司1952年2月出版修订本。1953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同名电影。同年6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再次修订本。先后收入《老舍剧作选》和《老舍文集》。该剧是解放初期新中国剧坛最有影响的剧作之一。它揭开了中国话剧史上的新篇章,成为老舍创作道路发生重大转变的里程碑。在这部3幕剧中,老舍把他“所擅长的写实手法和独具的幽默才能,与他对新社会的高度政治热情结合起来,使他在艺术创作上迈进了新的境地”(周扬:《从〈龙须沟〉学习什么?》)。龙须沟是原北京天桥附近的一条臭水沟。沟两岸是有名的贫民窟。国民党统治时期不仅不予以治理,还屡屡以修沟为名,强行摊派各种苛捐杂税,敲榨民脂民膏。解放后,人民政府在财政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仍于1950年夏初拨专款整修龙须沟,结束了龙须沟人民“臭沟里生,臭沟里死”的痛苦日子。这件事深深地感动了回国不久的老舍,他决心把龙须沟的今昔变化写出来。动笔之前,他阅读了大量有关修建龙须沟的文史资料,还到龙须沟一带进行实地调查。在获得了大量素材的基础上,他着手创作《龙须沟》。作者在剧中精心设计了一个具有鲜明北京特色的小杂院,通过4户人家的今昔对比,写出了社会的巨大变革与阶级关系的变动,讴歌新社会的光明。该剧所具有的深刻的社会意义是在真实可信而又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塑造中表现出来的。老舍说:“假若《龙须沟》剧本也有可取之处,那就必是因为它创造出了几个人物——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性格、模样、思想、生活和他(或她)与龙须沟的关系。这个剧本里没有任何组织过的故事,没有精彩的穿插,而专凭几个人物支持着全剧。没有那几个人就没有那出戏。”(《〈龙须沟〉的人物》)程疯子是剧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艺术形象。他正直、善良而又懦弱,不甘屈辱而又无力反抗。他向往“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而现实却又叫他深深失望。仇恨与隐忍、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把他折磨得疯疯傻傻的,只有新社会才使他抬起头来,第一次感受到解放的幸福,成为一个正常的人。程疯子性格的发展变化揭示了社会变迁的必然性。剧中对赵老头、王二春、程娘子和王大妈等劳动人民形象的塑造也很成功。焦菊隐称赞该剧说:“这是一个格调很高的作品,没有庸俗的套数,没有冗长的描写,没有口号式的对话,没有神出鬼没的布局——所有的,只是一片生活,一群活生生的人物,和现实人物的内心思想与情感。”(《我怎样导演<龙须沟>》)为了表彰该剧的成功和老舍卓越的艺术劳动,北京市人民政府于1951年12月授于老舍“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王新民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430-1431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0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