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词品1 |
释义 | 词品1 明代词话著作。6卷,附拾遗1卷。杨慎撰。此书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在明代词学批评中占有重要地位。杨慎本人擅长词曲,有《升庵长短句》、《陶情乐府》传世,所作重在写怀抒愤,而不以绮丽为尚,一时传诵人口。他论词不拘泥于婉约派的传统观点,既肯定柳永、秦观、周邦彦、姜夔等人,也对苏轼、辛弃疾的词作大加赞赏。他推许李清照的词“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并引张端义《贵耳集》中的话称其“皆以寻常言语,度入音律,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妙者难”;然后根据自己的体会,谓前人所说“以故为新,以俗为雅者,易安先得之矣”。这准确道出了漱玉词的语言特点。对辛弃疾词作的基本特征,杨慎也把握得十分准确,称其“乃是把做古文手段寓之于词”,“自非脱落故常者,未易闯其堂奥”。他不满于世人唯学周邦彦、姜夔,而以苏轼、辛弃疾的词为“词诗”、“词论”的倾向,说“曲者曲也,固当以委曲为体。然徒狃于风情婉娈,则亦易厌。回视稼轩所作,岂非万古一清风哉”。他如评陆游“纤丽处似淮海,雄慨处似东坡”,评张孝祥“骏发蹈厉,寓以诗人句法”等等,都能切中肯綮。 《词品》还用了大量篇幅探讨词的起源、词调的缘起等问题。杨慎认为词起于唐人,而六朝已滥觞,列举陶弘景《寒夜怨》,陆琼《饮酒乐》,梁武帝《江南弄》等,力证其时“填词之体已具”,至晚唐五代花间、南唐之词,“则其体大备矣”。他注意词同诗歌的关系,也注意音律声韵上的区别,认为“填词平仄及断句皆定数,而词人语意所到,时有参差”,句法虽不同,而字数不少,“妙在歌者上下纵横取协尔”。这种不拘泥于句法,注重情意表达的言论也确属独到的看法。唐代以后,诗人皆守沈约声韵,杨慎却认为沈韵“未必悉合声律”,“著作填词,自可通变”。此外,《词品》还对个别词句作了大量的考订辨证工作。 现今通行的《词品》,较完整的版本有王幼安校点本及唐圭璋《词话丛编》本。 李勤印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216-3217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