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黄燮清
释义
黄燮清1805—1864

近代诗人、戏曲作家。原名宪清,字韵珊,又字韵甫,别号吟香诗舫主人。浙江海盐人。黄燮清出生于贫寒文士家庭。幼时所学,皆由父亲亲授。道光十五年(1835)中举。主考翁心存十分赏识他的才华,对他寄以厚望。但此后他多次进京会试皆失意。鸦片战争时期,黄燮清携家避乱,备尝艰辛。二十八年(1848)到江西虔州(今赣州)充任李蔼如的幕宾,岁末随李至南昌。二十九年至皖。咸丰二年(1852)再度入京,初为实录馆誊录,后升任知县,分发湖北。时值太平军转战两湖之际,故托病辞官归田。十一年(1861),太平军攻占海盐,其所居倚晴楼毁于战火,携家出走,辗转于杭州、萧山、甬东,由宁波航海至沪。同年十二月复自沪乘轮至汉口。同治元年(1862)出任宜都县令。次年调任松滋县令(代理)。三年(1864)夏卸任居鄂,同年病故。

黄燮清自幼颖敏过人,才思秀丽。少年时期以词曲创作为主。“年少得盛名,历任宗匠咸以国彦待之。其所梓乐府倚声,已纸贵一时,几乎有井水处皆歌柳词矣。”(翁心存《〈倚晴楼集〉总序》)“所撰乐府诸词,流播人口,时比之尤侗。”(《清史列传》卷73)所著《帝女花》、《桃溪雪》、《茂陵弦》、《凌波影》、《脊令原》、《鸳鸯镜》、《居官鉴》7种,合称《倚晴楼七种曲》。另有《玉台秋》、《绛绡记》两种传奇。黄燮清中年以后,主要致力于诗文创作。与孙谋、陈希敬、吴廷燮结社联吟,为当世名流所推重。黄燮清的诗作题材、体裁多种多样。王庆勋评曰:“诗格尤不名一家,随物赋形,不能测其笔端之造化。”(《两浙輶轩续录》)成就最高的是鸦片战争时期的作品,抒情纪事,都十分真切动人,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其主要诗作按写作年代编排,辑为《倚晴楼诗集》12卷(1823—1858),《倚晴楼诗续集》4卷(1858—1864)。另有词集《倚晴楼诗余》4卷,《国朝词综续编》24卷。

梁淑安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294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4: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