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论诗歌的民族形式
释义
论诗歌的民族形式

现代文学论文。萧三作。初载《文艺突击》1939年6月25日新1卷第2期。作者认为当时的新诗大多反映社会问题,是可喜的。但新诗的形式尚未定形,原因是诗人绝对自由,毫无章法,又模仿、学习西洋文艺,不合中国人的口味。认为新诗的形式要有中国的民族形式,民族感情。诗歌的民族形式有两个源泉:一是中国几千年文化遗产,二是广大民间流行的歌谣小调。但不能盲从古代的和民间形式,因其各有缺点。新形式要从历史的民间的形式脱胎出来。应多学习外国的文艺,但不能模仿,要使之成为本民族的东西,丰富本民族的文化。愈是民族的东西便愈是国际的。愈有民族风格特点,愈在国际上有地位。内容问题解决之后,形式第一,没有形式的诗是矫揉造作、制作潦草的东西,或者是有韵无韵的散文,而不是诗。诗要有诗味,没有形式的诗,表现不出诗味。本文是抗战前期关于文学“民族形式”讨论中涉及新诗民族形式的重要文章。

冯志伟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382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8 22: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