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解放日报·文艺 |
释义 | 解放日报·文艺 现代报纸文艺副刊。延安《解放日报》副刊。不定期刊。《解放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1941年5月16日创刊时即辟有不定期的文艺栏,发表文艺创作和评论,由丁玲主编;同年9月16日正式创刊《文艺》副刊,亦为不定期刊,仍由丁玲主编,第100期后改由舒群主编,至1942年3月30日共出111期。同年4月1日起报纸调整版面,将各副刊合并为综合性副刊,《文艺》停刊,但仍恢复不定期的文艺栏,直至1947年3月27日《解放日报》停刊。先后负责文艺栏编辑工作的有陈企霞、雪苇、白朗、陈学昭、周立波、林默涵等。 副刊主要发表创作和文艺评论,着重反映边区人民的斗争生活和思想风貌,以团结边区作家和活跃延安的文艺生活为宗旨。刊物发表的丁玲的《三八节有感》、罗烽的《还是杂文的时代》、萧军的《论同志之“爱”与“耐”》等一些杂文和讽刺小说,在当时延安文艺界和青年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根据地开始文艺整风后,刊物对以王实味的《野合百花》为代表的暴露边区黑暗的作品发表了大量批判文章,并着重刊载了作家们学习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及贯彻文艺的工农兵方向的体会、心得的文章、评论。还对在边区引起广泛反响的一些文艺作品,如新编历史剧《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秧歌剧《夫妻识字》、《兄妹开荒》,歌剧《白毛女》,小说《李有才板话》、《吕梁英雄传》等,发表了评介文章和作者的创作经验谈。副刊主要发表根据地作家的作品,重要创作有何其芳的《生活是多么广阔》、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孔厥的《一个女人翻身的故事》、丁玲的《田保霖》、柯蓝的《洋铁桶的故事》、马可的《夫妻识字》、艾青的《给太阳》、王大化等的《兄妹开荒》等;评论主要有周扬的《论赵树理的创作》、何其芳的《关于现实主义》、陆定一的《读了一首诗〈王贵与李香香〉》等。副刊也刊登当时在国统区的作家的作品,如郭沫若、茅盾、胡风等都发表了大量文章。其他重要作品还有艾青、萧军、陈涌等人的评论,马凡陀(袁水拍)、徐雉、高长虹等人的诗歌,华君武、张谔、蔡若虹等人的漫画等。主要撰稿人还有:戈壁舟、闻捷、钟敬之、李伯钊、吴伯箫、师田手、杜鹏程、柯仲平、张庚、力扬、草明、王子野、刘白羽等。 陈莉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006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