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程代熙
释义
程代熙1927—

当代文艺理论批评家。笔名弋人。四川省重庆市人。早年进入社会谋生,作过商号练习生、职员。1949年在香港主办小型刊物《中学生》。1949年9月从香港回北京工作。1949年至1952年在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编撰处工作。1952年至1956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俄语、俄国文学。1956年至1983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编辑室任编辑、副编审。1983年调到中国艺术研究院,1986年参加筹办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任副所长、研究员并兼《文艺理论与批评》副主编。他主编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论丛和“外国文艺理论研究资料丛书”。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期间,编辑过大量书稿。编余勤奋写作。出版的主要著作有《文艺问题论稿》(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艺术家的眼睛》(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马克思主义与美学中的现实主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海棠集》(重庆出版社1986年)。他的论文《对一种文学主体性理论的述评》(载《文艺理论与批评》1986年创刊号)、《再评刘再复的“文学主体性”理论》(载《文艺理论与批评》1987年第2期)、《结构主义漫评》(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1986年4月第7卷)、《本体论现象学与文学》(载《文艺争鸣》1988年第6期)等均引起反响。《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一文获1982年优秀论文奖。他的主要译著有《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与张惠民合译)、《巴尔扎克论文学》、《阿·托尔斯泰论文学》、《普列汉诺夫美学论文选》、《现代美学文论选》(合译)、《马克主义与艺术》(合译)等。他的文艺理论批评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观为基础,也受西方和俄国文学较深的影响。他认为文艺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多采多姿、多层面、多角度的独特的反映形式,文学艺术的价值决定于它与人民社会生活联系的紧密程度、深刻程度及其创造性的表现形式。他肯定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文学作品,也重视西方现代派文学作品所提供的新经验、新信息和新情况,认为把现实主义定于一尊,或把现代主义奉为一尊,都违反文学发展规律。他撰写的研究人化的自然的一组美学论文、研究卢卡契的一组论文和研究巴尔扎克的一组论文均为海外学人瞩目。他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担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常务理事。

缪健,何奈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741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15:5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