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唐贤三昧集
释义
唐贤三昧集

唐诗选集。3卷。清人王士禛编纂。选盛唐诗人43家(有入中唐者),诗445首。卷前有编者自撰《序》,《序》中说,他编选此集,是因为对严羽“盛唐诸人,唯在兴趣”及司空图“味在酸咸之外”这两段论诗之言别有会心,因而“录其尤隽永超诣者”,自王右丞而下42人,而成此集。集中仿效王安石《唐百家诗选》的先例,未选李、杜二公诗;张九龄“开盛唐之始”,韦应物“殿盛唐之终”,但因其作品已入编者《五言选诗》,所以《唐贤三昧集》也不重录其诗。书末有王士禛弟子王立极和盛符升各写的《后序》1篇。王立极《序》解释了“三昧”的含义:《翰林志》记载,翰林学士下直出门,称“小三昧”;出银台门上马,称“大三昧”。王士禛借了“三昧”这一佛教用语,来形容一种“去禛缚,就解脱”的境界,即《四库全书总目》所说,“取佛经自在意也”。学者读了《唐贤三昧集》,就可得到一种“驾空凌虚,超尘绝迹”的体会。何世璂在《燃灯记闻》中,又记录了王士禛口述此书只选盛唐而不选中、晚唐的原因,是不满于“世之依附盛唐者,但知学‘九天阊阖’、‘万国衣冠’之语,而自命高华,自矜为壮丽。按之其中,毫无生气。故有《三昧集》之选,要在剔出盛唐真面目与世人看,以见盛唐之诗,原非空壳子、大帽子话,其中蕴藉风流,包含万物,自足以兼前后诸公之长”。由此可知,王士禛编《唐贤三昧集》是为了矫正明代以来诗坛上皮毛地模仿盛唐的倾向。阎若璩在《潜丘札记》中曾指出《唐贤三昧集》文句上的一些错误,对此,《四库全书总目》解释说:“士禛自品诗格,原不精于考证”,因而既不必为其讳,也不必为其病。清代,《唐贤三昧集》的评注本甚多,著名的有姚鼐《评点唐贤三昧集》、吴煊、胡棠《唐贤三昧集笺注》、潘德舆《唐贤三昧集评》等。

薛天纬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030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2: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