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徐贲
释义
徐贲1335—1393

明初诗人,画家。字幼文,号北郭生。祖籍四川,居毗陵(江苏常州),后迁吴(江苏苏州)城北。元末,张士诚辟为僚属。已而谢去,避居蜀山(今江苏宜兴)。明洪武元年(1368),谪居临濠。洪武二年,从谪所放还,归居吴兴。洪武七年,被荐起用,到金陵,奉使晋、冀,察看民情,作《晋冀纪行》诗。洪武九年,还金陵报命,用为给事中。不久改御史,出按广东。还金陵改刑部主事,后迁广西参议,再迁河南左布政使。洪武二十六年(1393),在布政使任上,以军队过境,犒劳失时,下狱死。他与高启、杨基、张羽齐名,称“吴中四杰”。其诗作,在清润恬雅之中,常露凄楚之情:“才得听歌便泪垂,眼前不似旧题时。青春多半遭离乱,白发能消几许悲!”(《听歌》)元明之际动乱的社会环境、个人的迁谪身世,促使其诗风的形成。他的《蜀山》诗,描绘极为工细,别有一番情趣。他善画山水,亦擅画竹。其画有数种传世,弥足珍贵。著《北郭集》6卷。

尹恭弘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895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