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登高
释义
登高

唐代七言律诗。杜甫作。作于大历元年(767)的重阳节,诗人客居夔州而只身扶病登高时。这是杜甫最有名的一首七律。诗的前半描绘了重九登高所见深秋江上壮阔悲凉的景色,“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联为千古名句;后半触景生情,倾诉了自己长年漂泊,贫病交加,艰难苦恨的沉痛感慨。宋人罗大经曾解“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联,认为14字中包含8层意思:“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鹤林玉露》)全诗具有一种拔山扛鼎式的悲慨氛围,悲而不哀,全诗格调雄浑,气象苍劲。其格律的运用,则如明人胡应麟所说:“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句句皆律”,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胡应麟又称赏此诗“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沈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许其“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诗薮》内编卷5)。杨伦《杜诗镜铨》也赞赏此诗”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薛天纬,任一鸣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906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4 19:2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