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新小说1 |
释义 | 新小说1 近代文学杂志。月刊。光绪二十八年十月十五日(1902年11月14日)创刊于日本横滨。梁启超创办。编辑兼发行人署赵毓林,实由梁启超主持。初由新小说社发行,自第2卷起改由上海广智书局发行。至光绪三十一年十二月(1906年1月)停刊。共出2卷24期。 该刊是我国近代粗具规模的新型小说刊物,在诸多方面都具有开创性和奠基性的作用。它以创作小说为主,翻译小说为辅,兼及诗歌、戏曲、笔记和文学理论等。在形式上,它最先对小说加以分类,分别标为历史小说、政治小说、科学小说、哲理小说、冒险小说、侦探小说、语怪小说、外交小说、法律小说、写情小说、社会小说、札记小说、奇情小说等,使之一目了然;并前后开辟了图画、论说、传奇、广东戏本、杂记、杂歌谣、附录等专栏,以致内容虽然庞杂,而版面一丝不乱。它的撰稿人多为当时名家,如梁启超、吴趼人、周桂笙、狄平子、金松岑、罗普、梁启勋等。其所刊作品,不仅无不与当时的政局和社会有关,而且多为当时著名之作。在创作小说方面,有饮冰室主人(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我佛山人(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岭南将叟(吴趼人)的《九命奇冤》、岭南羽衣女士(罗普)的《东欧女豪杰》、颐琐的《黄绣球》等。在翻译小说方面,有户籍东和红溪生的《海底旅行》(英国肖鲁士原著)、方庆周和吴趼人的《电术奇谈》(日本菊池幽芳原著)等。在文学理论方面尤其突出,所刊梁启超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楚卿(狄平子)的《论文学上小说之位置》、松岑(金天翮)的《论写情小说与新社会之关系》等3篇专论,都是我国近代最早关于小说理论的重要著作,起过巨大的历史作用。特别是梁启超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更是近代小说理论的纲领性著作。它以全新的观点,论述了小说的社会地位、社会作用、创作方法、艺术特点,并明确提出了“小说界革命”的口号,摧毁了轻视小说的传统观念,为小说争得了应有的地位。至于辑多人文章而成的《小说丛话》,则不但发表了许多有关小说的重要见解,而且创造了可与诗话、词话、曲话、文话并驾齐驱的小说理论形式,也成为他人模仿的样版。 由于该刊在小说实践、小说理论以及版面设计等方面都具有开创性,并达到了一定的成熟性,因而产生了巨大影响,一大批小说期刊在短期内争相问世,并以该刊为样版。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有《绣像小说》(1903年)、《月月小说》(1906年)、《小说林》(1907年)3家,与《新小说》合称为晚清四大小说杂志。而这一大批小说杂志的出现,不仅促进了晚清小说的空前繁荣,而且也为民国初年乃至现代小说杂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祝均宙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018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