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文选
释义
文选

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30卷。南朝梁萧统编。萧统,字德施,梁武帝萧衍长子,中大通三年(531)卒,谥昭明。后人因此也称《文选》为《昭明文选》。

东汉后期,文学开始脱离经学而独立发展,从魏晋到齐梁,作家、作品大量涌现,各种文体也由产生、发展而趋于成熟。统观一代或几代文学面貌,对一代或几代文学作品别裁选录而成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据《隋书·经籍志》记载,自晋代迄陈、隋,总集共249部,5224卷。其中著名的有晋挚虞的《文章流别集》、李充的《翰林论》、宋刘义庆的《集林》,但都已亡佚。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早也是影响最大的总集,就是《文选》。

南朝统治阶级的上层,大多爱好、提倡文学,萧统为其中代表人物之一。他延纳文人学者,曾在东宫做过属官的知名文士,仅据《梁书》记载就有30余人。萧统经常与门下文士讨论篇籍,商榷古今,并从事文学著述。当时负有重名的刘孝绰、王筠、殷芸、陆倕、到洽、刘勰等人,都曾做过东宫属官,并为萧统所赏接。据当代学者研究,认为《文选》是在萧统的主持下,由门下文士参与编定而成。刘勰可能是参加者之一,但最重要的人物则是刘孝绰。最后编定当在普通末至中大通初(527-530)的三四年中。

《文选》30卷,共收录作家130家,作品514篇(一题不止一篇者以一篇计)。上起子夏(《文选》所署《毛诗序》作者),屈原,下迄当时,不录编选时尚在世的人。《文选》以选录独立成篇的诗文为主,标准为以“文”为本。因此,凡“姬公之籍,孔父之书”、“老庄之作,管孟之流”、“谋夫之话,辩士之端”、“记事之史,系年之书”,即后来称为经、史、子的著作一律不选。但史传中的赞、论、序、述却加以收录,因为具有“综缉词采”、“错比文华”、“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特点,合乎“文”的标准,且具有相对独立性,分而析之,类乎篇章。

萧统的文学思想主要是带有齐梁色彩的儒家体系。他注意作品的社会功能,要求作品有真实的思想感情,所以于质木无文的玄言诗和空虚、放荡的咏物诗和艳体诗,都弃而不录。在美学标准上,他主张文质并重,提出“夫文典则累野,丽亦伤浮,能丽而不浮,典而不野,文质彬彬,有君子之致”(《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提倡典雅与华丽相统 一、而又不伤于枯躁或浮艳的文风。从《文选》选录的作品看,萧统于“文质”之中更重“文”,于“典丽”之中更重“典”。萧统对“质”也并不忽视,《文选》选录陶渊明的8首诗、《古诗十九首》以及鲍照的18篇作品,体现了对质朴文风的重视。

《文选》的编纂,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 一种具有实用意义的各体文章的范本,因而入选了 一些和文学极少相关的文章,如《尚书序》等,以满足人们的需要。由于入选的标准复杂而不统一,后世学者对于入选作品是否应当入选,应入选的是否有所遗漏,众说不一,见仁见智。

《文选》按文体分类编排,计分37类。(一作38类):赋、诗、骚、七、诏、册、令、教、策、文、表、上书、启、弹事、笺、奏记、书、檄、对问、设论、辞、序、颂、赞、符命、史论、史述赞论、连珠、箴、铭、诔、哀、碑文、墓志、行状、吊文、祭文。赋、诗两类比重最大,赋按内容分为“京都”、“效祀”等15门,诗分“补亡”、“述德”等23门。各类之中的作品,又以时代先后为序。《文选》的分类体现了萧统对古代文学发展,尤其是对文体分类及源流的理论观点,反映了文体辨析观念在齐、梁时代的发展。文体辨析不仅是对文章体裁形式的区分,而且是对文章社会功能的划分。《文选》兼顾二者,分类标准不一,失之琐碎,受到后世学者的批评。

《文选》还存在一些技术性问题。书中入选了少量伪作,如“苏李诗”及孔安国《尚书序》等。又有以史传文为作品序文以及误标题目的情况,如汉武帝《秋风辞》、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题下注明“并序”,其实序文乃是史传中文字;又如刘峻《重答刘秣陵诏书》,实则并非答书原文。陆机陆云各有《为顾彦先赠妇》2首,据《玉台新咏》,陆云诗当有4首,题作《为顾彦先赠妇往返》,1、3作男子口气,2、4作女子口气,《文选》仅取2、4两首,题不对文。此外还有割裂前人文字,篇章次序安排失当等不足。

总的看来,《文选》仅以30卷篇幅,大致包罗了先秦至梁初叶的重要作品,反映了各种文体的发展轮廓,为后人研究这七八百年的文学史保存了重要资料。《文选》由于本身所具有的优点而影响深广。隋唐以来,学者文人对《文选》从各种角度做了研究,研究《文选》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以致从唐初开始,就有了“文选学”这 一名称。“文选学”从隋、唐至清,降及近代,沿续不断。

今天所见《文选》版本,最早的有唐写本《文选集注》(有日本影印本)、《文选》白文、《文选》李善注、《文选音》,一部分收入《鸣沙石室古籍丛残》和《敦煌秘籍留真新编》,影印行世。刻本最早的是北宋明道本,已残。传世宋刻的影印本,有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所收的影宋刻六臣注本和中华书局影印淳熙八年(1181)尤袤刻李善注本。通行本为清代胡克家翻刻尤本,有中华书局影印本。

沈玉成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135-1136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0: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