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文赋2 |
释义 | 文赋2 西晋文学理论文章。陆机著。全文为赋体,有“序”。《文赋》是中国文学理论史中第一篇系统论述文学创作问题的文学论文专著。作者为解决“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问题,总结自己对“作文之利害”的体会,在文中探讨了创作理论的许多重要方面。陆机认为,创作之前,作家既需要“伫中区以玄览”的内心虚静,也需要“颐情志于典坟”的学识修养,在“四时”、“万物”的感召下,才能具备创作的基础。在构思中,“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的想象是关键。进入创作过程,须在“澄心”、“凝虑”的心态下安排文字,“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使文意与文辞相统一。陆机发挥曹丕《典论·论文》中关于文学的价值和特征的观点,指出文学创作是“圣贤之所钦”的“可乐”之事;又进一步总结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等常用文体的特征,其中“诗缘情而绮靡”是魏晋以来文学观念自觉的重要理论表述。论创作技巧,陆机要求构思巧妙,词藻华美,又要有“音声之迭代”的音韵美。对于作品,要严格剪裁,讲究警句,力求创新,戒除平庸。文中以音乐为喻,揭示了“靡应”、“不和”、“不悲”、“不雅”、“不艳”五种文病,指出对创作原则应“因宜适变”,灵活掌握。文中还提出了“应感之会,通塞之际,来不可遏,去不可止”的创作灵感问题,对灵感在创作中的情形有生动的描述。这在中国文学理论史中也属首见。谈文学的社会功用,陆机仍沿袭了儒家的政教观。但从全文看,道家思想的影响是主要的。《文赋》的出现,对六朝各家的文学理论,包括刘勰的《文心雕龙》,都有启迪意义。旧有《文选》、《陆士衡集》、唐大圆《文赋注》等本,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文赋集释》本。 王南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145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