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文艺自由论辩集
释义
文艺自由论辩集

现代论争集。苏汶编。现代书局1933年3月出版。1932年的中国文坛,围绕“文艺创作的自由”问题开展了一场大辩论,本书即是这场论辩的文章汇集。编入论争双方的20篇文章,分辑为6组。第1组4篇,内胡秋原3篇、谭四海1篇。胡秋原在《艺术非至下》、《勿侵略文艺》等文章中说,“文学与艺术,至死也是自由的,民主的”,“将艺术堕落到一种政治的留声机,那是艺术的叛徒”。谭四海在《“自由知识阶级”的“文化理论”》中指出,胡的理论在阶级斗争的“严阵激战之中”,只能“为虎作伥”。第2组2篇,即胡秋原的《钱杏邨理论之清算》,洛扬(冯雪峰)的《致〈文艺新闻〉的一封信》,这是冯雪峰与胡秋原的初步交锋。第3组8篇,主要是苏汶声援胡秋原的文章,以及瞿秋白、周扬批判胡秋原、苏汶的文章。苏汶在《关于〈文新〉与胡秋原的文艺论辩》、《“第三种人”的出路》、《论文学上的干涉主义》等文章中说:“在‘知识阶级的自由人’和‘不自由的,有党派的’阶级争着文坛的霸权的时候,最吃苦的,却是这两种人之外的第三种人。这第三种人便是所谓作者之群。”苏汶的观点比胡秋原更系统,更具理论性。易嘉(瞿秋白)的《文艺的自由和文学家的不自由》、周起应(周扬)的《到底是谁不要真理,不要文艺?》等文,反驳了胡、苏的观点。瞿秋白说:“有阶级的社会里,没有真正的实在的自由”“在这天罗地网的阶级社会里,你逃不到什么地方去,也就做不成什么‘第三种人’。”第4组2篇,《浪费的论争》、《并非浪费的论争》是冯雪峰与胡秋原的再次交锋。第5组3篇:陈雪帆(陈望道)的《关于理论家的任务速写》,鲁迅的《论第三种人》,何丹仁(冯雪峰)的《关于“第三种文学”的倾向与理论》。鲁迅批评“第三种人”企图做超阶级、超现实的作家,只能是一个“心造的幻影”,在现实世界上是不存在的。何丹仁的文章指出“第三种文学”的真正出路,是要创造一种“多少有些革命意义的,多少能够反映现在社会的真实的现实的文学。他们不需要和普罗革命文学对立起来,而应当和普罗革命文学联合起来的。”第6组只有1篇文章,即苏汶的《 一九三二年文艺论辩之清算》。苏汶表示在某种程度上接受何丹仁文章的观点。另外作为两个《附辑》收录的8篇文章,是关于论争中时常涉及的“自由人文化运动”和“文艺大众化”两个问题。

蔡清富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058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4 4: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