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马华文艺”与“侨民文艺”的论争
释义
“马华文艺”与“侨民文艺”的论争

现代文学论争。抗战胜利后,随着马来亚独立运动的高涨和马华新文学的发展,马华华文文坛发生了一场关于“马华文艺”与“侨民文艺”的论争。1947年初,新加坡一些写作者首先提出“马华文艺独特性”的问题,并在报刊上撰文进行探讨。同年11月,星洲华人文艺协会在秋枫主持下举行座谈会,与会者一致肯定马华文艺有其独特性,认为要以马华固有的文艺形式为基本因素,揉合外来因素来创造马华文艺形式。1948年初,周容在吉隆坡《战友报》写了《谈马华文艺》一文,大力提倡马华文艺的独特性,强调作家们应表现马来亚的社会生活,同时指责侨民文艺,认为它不是马华文艺创作的主导方向。接着,李立(杨嘉)和沙平(胡愈之)分别在《南侨日报·南风》和《风下》周刊发表《论侨民文艺》和《朋友,你钻进牛角尖里去了》,予以反驳。他们认为文艺也有普遍性,其形式可以特殊,但内容却一定是国际性的,侨民文艺有助于马华文艺的发展,不应加以扼杀。周容则在吉隆坡《民声报·新风》作长文《也论侨民文艺》,提出应扶植幼稚的马华文艺,南来的中国作家也应努力表现马来亚的社会现实。嗣后,新马各地报刊纷纷载文参与论争,先后发表文章的有金丁、洪丝丝、知角、海郎、铁戈、马达、冰犁、西樵、小郎、闻人俊等多人。在这期间,郭沫若和夏衍相继在香港《文艺生活》月刊发表文章。郭沫若基本赞成“马华化”(即“马华文艺独特性”)的提倡,但认为矫枉不要太过正了。夏衍认为,马华文艺有其独特性,但不能因此忽略文艺乃至文化的一般原则;马华文艺工作者肩上有“为中国的”和“为马来亚的”这双重任务,而每人对这任务的轻重缓急,不能机械地偏废选择。当年3月,星华文艺协会发表《关于马华文艺独特性的一个报告》,坚持马华文艺独特性的观点,号召马华作者努力反映马华的现实。至此,历时1年多的这场论争趋于平息。

钦鸿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29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