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哀中国1
释义
哀中国1

现代新诗。蒋光慈作。初载1924年11月23日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文学专号》第2期,署名蒋光赤。初收入1927年1月汉口长江书店版《哀中国》。这首诗,写于1924年11月21日。当时诗人刚从苏联回国不久,目睹中国社会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下,腐败黑暗,百孔千疮,他满腔激愤,慷慨悲歌,写下了这首《哀中国》。全诗共6节,以深沉悲愤的感情,倾诉了诗人对祖国的忧患,揭露了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种种罪行,表现了为挽救祖国命运而战斗的坚强决心。浩大磅礴的中国,江河蜿蜒,山岳郁秀,却遭受“外邦”的践踏,“军阀”和“政客”的破坏,“到处起烽烟”,“景象好凄惨”! 面对这惨淡而寥落的悲哀景象,诗人感慨万端,他一面唱出了悲愤忧虑的哀歌:“我为中国命运放悲歌,我为中华民族三叹息”,“哎哟,亡国之惨不堪重述啊! 我忧中国将沦于万劫而不复”;一面又挺身而出,为国献身:“我愿跪到那昆仑之高巅,做唤醒同胞迷梦之号呼;我愿倾泻那东海之洪波,洗一洗中华民族的懒骨”。并且对国家民族的振兴充满坚定的信念:“我不相信你永沉沦于浩劫,我不相信你无重兴之一日”。全诗的基调是革命的、战斗的,是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激情的自然流露。艺术上,感情真挚激越,诗句朗朗上口,但没有创造出深邃的意境,有浮泛空洞的弊病。《哀中国》是蒋光慈政治抒情诗的代表作之一。作品的阳刚之气及其革命的、战斗的精神,曾给广大读者以鼓舞。唐弢在评价这首诗时曾说:“就诗而论,这不能算是好诗,但作者的革命热情是值提赞美的”(《晦庵书话·蒋光慈<哀中国>》)。

胡钢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487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8 5: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