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关汉卿1
释义
关汉卿1

元曲家。号已斋(或作一斋)叟。其籍贯一说大都(北京)人(钟嗣成《录鬼簿》),一说解州(山西解县)人(清姚之骃《元明事类钞》引明人朱右《元史补遗》)。又疑为祁州(河北安国县)人(《乾隆祁州志》)。陶宗仪《辍耕录》记载了元世祖中统(1260—1263)时关汉卿和王和卿在燕京(后改称大都)活动的情况。与他交好的杨显之、费君祥、梁进之也都是大都人。由此推定关汉卿在中统至至元前期都在大都活动。宋亡后不久,他到过杭州,写过〔南吕·一枝花〕《杭州景》套曲,歌咏杭州的景物。在扬州,又曾写过〔南吕·一枝花〕《赠朱帘秀》套曲,赠给著名杂剧演员朱帘秀。所著《大德歌》,可能写于元成宗大德建元以后,故其卒年约在大德年间。

关汉卿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在带有自述性质的散曲《不伏老》套曲中,他说:“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踘,会围棋会双陆”,“分茶攧竹,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他自称“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他在戏曲界有很高声望,所以当时北方青年杂剧作家高文秀有“小汉卿”之称,而南方杂剧作家沈和甫被称为“蛮子汉卿”。

根据《录鬼簿》记载,他一生写了60多种杂剧,吴晓铃等编校《关汉卿戏曲集》(中国戏曲出版社·1958年),共收现存作品18种,其中三四种的著作权尚有争议。除杂剧外,他还存有散曲小令57首,套数14套(据《全元散曲》)。散曲见于《太平乐府》、《阳春白雪》、《乐府群珠》等选集。吴国钦校注《关汉卿全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收有关汉卿现存散曲。

从关汉卿现存杂剧所反映的社会内容来看,大致可分为3类。第一类是公案剧,揭露政治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如《窦娥冤》、《蝴蝶梦》;第二类是描写妇女生活和斗争,如《救风尘》、《调风月》、《望江亭》;第三类是历史剧,如《单刀会》、《西蜀梦》。

《窦娥冤》全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王国维评论说:“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则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宋元戏曲史》)《窦娥冤》的戏剧冲突非常尖锐,表现了封建社会妇女的悲剧命运和他们的反抗情绪。《窦娥冤》是反映元代社会现实的作品,并不是一个以历史上的传说故事为题材的剧本。但是,《窦娥冤》的产生确实受“东海孝妇”故事的影响。“东海孝妇”一事,见于《汉书·于定国传》、刘向《说苑》、干宝《搜神记》等。这个故事在流传过程中,又有增润发展。元代与关汉卿同时的作家,如王实甫著有《东海郡于公高门》杂剧,关汉卿的朋友梁进之也有《东海郡于公高门》杂剧,王仲元又有《厚阴德于公高门》杂剧。这几个剧本已失传,推想它们和原记载故事接近,重点放在歌颂于公。

关汉卿是了解这一传说故事的,自然也看了一些据此改编的杂剧作品。关汉卿还注意到历史上其他的冤狱,如“六月飞霜因邹衍”等。作者联想到这些历史上的不平而感到悲愤,但他的目光更注视着布满疮痍的现实。《窦娥冤》的产生是历史上这类题材故事的发展创造,是元朝黑暗统治下人民反封建精神的产物,表现了作者抨击现实的政治态度。窦娥的控诉,饱含着关汉卿的愤满不平。《蝴蝶梦》揭露了权豪势要的横暴,同情人民的反抗斗争。这些作品都表现了封建社会中进步作家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窦娥冤》、《蝴蝶梦》的女主人公都追求封建道德的完善,这又反映了作者思想的另一个侧面。

关汉卿表现妇女问题的作品最多,《救风尘》、《金线池》、《谢天香》、《调风月》、《望江亭》、《拜月亭》、《玉镜台》等都是被人们称道的作品。其中《救风尘》、《调风月》可以列为关汉卿喜剧的代表作。《救风尘》全名是《赵盼儿风月救风尘》。作品同情妓女和儒生,揭露了官商的凶暴和虚伪。元代官商有着特殊的地位,关汉卿运用多种喜剧手法揭露周舍的丑恶面目,但并不满足于表面现象的描述,而深入地刻画他那喜新厌旧、狡诈残忍的无耻灵魂。对妓女则写出她们蕴藏着的精神上的苦闷和哀愁。这本杂剧的主角是赵盼儿。长期的风尘生活使她看透了有钱的子弟们所惯用的伎俩,她抓住周舍喜新厌旧、酷爱女色的弱点,安排下周密的计划,使他中计。周舍曾用欺骗的手段娶到宋引章,赵盼儿“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风月的手段救出了宋引章,并制服了这个恶少,从而收到了大快人心的喜剧效果。

《调风月》全名为《诈妮子调风月》,只见于《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只有唱词,宾白极不完全,但仍可看出它是一部成功的作品。杂剧的主要角色婢女燕燕是一个聪明伶俐、为追求幸福而斗争的妇女形象,由于她有攀高的思想,被小千户诱惑,遭受了欺骗污辱。作者用喜剧手法揭露了统治者的虚伪,也对由燕燕的弱点所造成的尴尬处境,进行了善意的讽刺。

《望江亭》全名是《望江亭中秋切鲙旦》,写谭记儿为维护爱情与豪强斗争的故事。《拜月亭》是富有抒情气息的爱情剧,歌颂了大家闺秀王瑞兰对爱情的坚贞,指责了阻碍她婚姻的封建家长制,同时也反映了动荡乱离的时代氛围和战争带给人民的灾难。《谢天香》、《金线池》等剧,主要表现受人侮辱的妓女的痛苦遭遇。由于作者对勾栏生活很熟悉,这些人物形象都写得非常真实生动。

《单刀会》的全名是《关大王独赴单刀会》。是关汉卿的主要历史剧。也是700多年来唯一基本上按原来面貌在舞台上演出的一个剧目。为争夺荆州而产生的“单刀会”,发生在赤壁之战后7年,即建安二十年(215)。《三国志》中《吴书·鲁肃传》、《蜀书·刘备传》均有记载。杂剧《单刀会》与历史记载有很大不同。关汉卿在剧中强调了关羽的“汉家节”,作品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歌颂,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作者的民族情绪。这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这个剧本是一部颂剧,是在过去祭神剧的基础上创造的,所以关羽的英雄形象非常突出。《西蜀梦》写关羽战死荆州,张飞起兵报仇又中途遇害,两人幽魂不灭,到西蜀去见刘备,决心共同复仇。这种强烈的复仇情绪,也有着时代的特殊意义。

关汉卿是将杂剧由民间伎艺人创作发展到作家文学的过程中一位贡献最巨大的作家。他是关心社会现实、同情人民的文学家,也是最熟悉舞台表演、全面继承杂剧艺术传统的剧坛宗匠。关汉卿继承了杂剧艺术的表现手法。杂剧艺术最重要的特点是“务为滑稽”,有着滑稽剧的传统。不仅在喜剧中,就是在悲剧中也保持这一特点。如《窦娥冤》中桃杌太守上场时的那段描写,更是寓嘲讽于滑稽之中。插科打诨是中国戏曲的传统,即由净角来表演滑稽动作或语言,使人发笑。如《单刀会》作为一部颂剧,是歌颂神道关羽,却于剧中通过司马徽道童的科诨,说明了鲁肃讨取荆州行为的愚蠢。鲁肃认认真真地用计索取荆州,却被道童这样一个小人物,着实地嘲弄一番,收到强烈的喜剧效果。

关汉卿所创作的剧本中,集中力量塑造人物形象,尤其是妇女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如窦娥这一人物形象是元代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同时又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受压迫妇女的典型。他笔下的人物有着鲜明的个性。《望江亭》中的谭记儿,《救风尘》中的赵盼儿有相近之处,情节也有类似的地方,但写来均有各自的特点。关汉卿杂剧中的人物又往往带有理想主义的色彩,如《单刀会》中关羽的形象,就不是按照生活中的面貌去写的;《窦娥冤》中窦娥临刑前的精神面貌和三桩誓愿的实现,也把窦娥的形象提高到新的高度。

关汉卿作为一个当行的戏剧家,他创作的杂剧情节发展自然,场面安排紧凑集中,关目处理变化多端,很富有戏剧性。如《窦娥冤》故事的发展并无奇巧的安排,但又移步换形,使人不能预测它的发展。全剧以悲剧性戏剧冲突为主线,又穿插喜剧片断,使冷热场结合,而又不影响悲剧的效果。关汉卿在剧中还善于设伏笔,埋伏下一定的“悬念”,如《救风尘》撕毁的休书是假的,《蝴蝶梦》中安排偷马贼赵顽驴为王三替死等。但他并不片面追求戏剧效果,而是使之和人物的性格、剧本的主题完全吻合。

关汉卿熟悉城市各社会阶层的生活,又熟悉他们的语言,他在人民群众活的语言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文学语言。真正达到了“人习其方言,事肖其本事,境无旁溢,语无外假”(臧懋循《元曲选序》)的地步。

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和前期剧坛的领袖。《录鬼簿》把他列为元代杂剧作家的第一人。贾仲明挽词称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捏杂剧班头”。元人周德清《中原音韵·自序》、明人何良俊《四友斋丛说》称其为“元曲四大家”之一。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说:“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李修生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340-2342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