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毛星
释义
毛星1919—

当代文艺理论家。原名舒增才。四川省德阳县人。童年在故乡读小学和中学。中学时代开始喜欢文学,读了郭沫若、鲁迅的许多作品。1935年秋入四川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36年秋,因与学校当局冲突被开除。1937年春。考入四川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同年10月到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和党校学习,接着在陕甘宁边区青救会编油印刊物《青年呼声》。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到鲁迅艺术文学院文学系学习。次年任“鲁艺”文学系指导员兼作党的工作。1941年在“鲁艺”文艺理论研究室做研究工作,1944年在文艺运动资料室工作。1945年10月去东北。1946年3月到通河中学教书。同年到佳木斯,先后任《合江日报》、哈尔滨《松江日报》社副总编、总编、副社长、社长。1949年调沈阳新华书店东北总分店任总编辑。1951年任东北人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1952年调中共东北局宣传部理论教育处副处长、文艺处处长。1954年参加中国作家协会。同年到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秘书主任、研究员,从事古典文学的研究。后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学评论》副主编等职。曾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理事。1978年被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他的主要著作有论文集《论文学艺术的特性》(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胡风文学思想批判》(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主编出版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代表性论文有《关于文学的阶级性》(《文学评论》1979年第2期)、《文艺和政治》(《新港》1979年第10、11、12期)、《也谈典型》(《文学评论》1980年第3期)、《人性问题》(《文学评论》1982年第2期)、《形象和思维》(《中国社会科学》1986年第2期)、《意识形态》(《文学评论》1986年第5期)、《评关于李煜的词的讨论》(1956年2月23日《人民日报》)、《评俞平伯先生的“色空”说》(1955年1月《人民日报》)等。他的文论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简单化。

缪健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953-954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3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