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毛文锡 |
释义 | 毛文锡 五代西蜀词人。字平珪。高阳(今属河北)人。唐太仆卿毛龟范之子。14岁登进士第。后到成都投归前蜀主王建,官翰林学士承旨。永平四年(914),迁礼部尚书,判枢密院事。当时,高季昌立国荆南,与蜀为邻国。有人向王建建议,应该乘长江水涨,决开峡上水堰,以灌江陵。毛文锡以为:“高季昌不服,其民无罪。”说服了王建。通正元年(916),进文思殿大学士,不久,又拜司徒,仍判枢密院。后因宦官唐文扆与之争权,他遭到陷害,贬茂州司马。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前蜀亡,毛文锡随后主王衍降唐。未几,他回成都,投归后蜀先主孟知祥,先后事孟氏父子。后主孟昶喜好文学,毛文锡以擅长写小词,与欧阳炯等供奉内庭,受到赏识。他尤工艳语,〔巫山一段云〕词,为当世传咏。著有《前蜀纪事》3卷、《茶谱》1卷。《花间集》录其词31首。 张展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941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