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死去了的阿Q时代
释义
死去了的阿Q时代

现代文学评论文。钱杏邨著。初载《太阳月刊》1928年3月号。该文认为当时是无产阶级文艺运动渐渐高涨的时代,而鲁迅不是这个时代的表现者,其著作的思想也不足以代表10年间的中国文艺思潮。除去《狂人日记》表现了一点对于礼教的怀疑,《幸福的家庭》表现了一点青年的活气,《孤独者》、《风波》表现了一点时代背景外,大多数没有现代精神,没有能代表时代的人物。鲁迅大部分创作的时代性早已过去。从《呐喊》、《彷徨》和《野草》看,鲁迅始终没有找到一条出路,只是呐喊、彷徨,象一束野草不能变成乔木,没有将来。其原因是鲁迅的思想是自由主义、个人主义,鲁迅是一个怀疑现实而没有革命勇气的人生诅咒者,引着青年走向死路。《阿Q正传》确实可以代表鲁迅自己,代表中国人的死去了的病态的国民性,同时解剖了辛亥革命初期农村里甚至是都市里一部分民众的思想。但《阿Q正传》不是代表十年间中国现代文艺的力作。中国农民早已不象阿Q时代那么幼稚。现代农民有革命性、组织性,自觉起来革命。所以阿Q时代早已死去。从《阿Q正传》的技巧看,尽管按小资产阶级的文艺观有不少好处,但也已经死去了。现在的时代不是阴险刻薄的作家所能抓住的,不是纤巧俏皮、没有政治思想的作家所能表现的。这个狂风暴雨的时代,只有具备狂风暴雨的革命精神的作家,只有燃烧着忠实诚恳的情绪,对于政治有亲切认识,并且站在革命前线的作家,才能表现出来。

冯志伟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913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7: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