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文艺春秋 |
释义 | 文艺春秋 现代文学期刊。丛刊、月刊。1944年10月创刊于上海。范泉主编,永祥印书馆出版。为避免向日伪当局注册登记,先以丛刊的形式出版,第1卷出版5辑,每辑另有一个辑名,依次是《两年》、《星花》、《春雷》、《朝雾》和《黎明》。抗战胜利后,刊物从1945年12月起改以月刊形式出版,卷期从第2卷第1期起计,1949年4月出至第8卷第3期后终刊。共出版45期。 该刊以创作为主,发表了一大批有影响的作品,其中短篇小说有艾芜的《石青嫂子》、汪曾祺的《绿猫》,中长篇小说有王西彦的《微贱的人》、熊佛西的《铁花》,剧本有田汉的《琵琶行》、李健吾的《好事近》,诗歌有艾青的《吴满有》、白薇的《雁歌》等。刊物还曾多次推出特辑,集中发表某一专题的内容,如“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周年特辑”、“纪念普希金逝世一百十周年特辑”、“木刻艺术特辑”、“边疆文艺特辑”、“翻译特辑”等。该刊比较注意图文并茂,封面以作家手迹装帧,并辟有插页专栏,经常刊出著名作家的照片和手稿。刊物发表的许杰的《论文艺创作的深度》、林焕平的《现实主义和作家的二重性》等现代文学论文,闻一多的论《九歌》、锡金的论《离骚》等古典文学论文,以及风子(唐弢)的《书话》、林辰的《鲁迅与狂飚社》、宋清如的《朱生豪和莎士比亚》等史料文章,也都是有特色的作品。刊物还于1947年1月和10月,分别增出《文艺春秋副刊》和《文艺丛刊》两种,前者出版3期,专门刊登侧重知识性、趣味性的小品文字;后者共出6期,主要容纳月刊送审通不过的所谓“违禁文字”。该刊是40年代中后期出版时间较长的有影响的文学刊物。主要撰稿人还有:郭沫若、茅盾、巴金、王统照、丰子恺、臧克家、陈白尘、周而复、刘白羽等。 张伟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066-1067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