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河东赋 |
释义 | 河东赋 汉赋。西汉扬雄作。是一篇借描写汉成帝祭祀地神,以歌颂汉帝国声威和皇帝功德的作品。始见于《汉书·扬雄传》,又略见于《艺文类聚》39卷。扬雄曾于汉成帝永始四年(前13)正月扈从成帝至甘泉宫祭天,返回长安后作《甘泉赋》。三月又扈从成帝至河东后土祭地,返回后写下了这篇《河东赋》。据赋前的序说,汉成帝在河东后土祭祀地神之后,又率群臣巡游了介山、龙门等先代遗迹,思慕与圣明君主齐德。扬雄则认为,与其空自追慕圣王,不如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因而说:“临川慕鱼,不如归而结网。还,上《河东赋》以劝。” 赋的正文可分为3部分,开始写汉成帝率群臣出祭河东后土的盛况,其队伍之浩荡、车马舆服之整肃、仪仗之威严等等,无与伦比,状其撼天动地之势,尤为生动。中间写成帝等祭祀之后的云游,借以追慕尧舜先王之遗风。最后写汉帝国的声威足以包容先代圣王,且有过之而无不及,旨在劝励汉成帝奋力图强,开辟盛世。但是,这种劝励实际上与歌功颂德并无差异,扬雄晚年时也认识到,这种作品实际上是“劝百而讽一”,其作用往往与作者旨在讽谏的初衷恰恰相反。与汉代其他大赋相比,《河东赋》篇制较为短小,语言也较为通俗。但其铺陈描写未能与想象夸耀之辞有机地融为一体,说教意味浓厚,感染力量不足。 张玉声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932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