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望舒草 |
释义 | 望舒草 现代新诗集。戴望舒著。上海现代书局1933年8月出版。为“现代创作丛刊”之一。收新诗41首。书前有杜衡写于1933年夏的序言,书后有诗人的《论诗零札》17条。 这是诗人继《我底记忆》之后的第二本诗集。《我底记忆》、《路上的小语》等7首选自诗集《我底记忆》,《印象》等34首为1929年至1932年留法前所作。《我的素描》是一幅逼真的自画像:“我是青春和衰老的集合体,/我有健康的身体和病的心。”“但在悒郁的时候,我是沉默的,/悒郁着,用我二十四岁的整个的心。”诗人在诗集中反复吟咏这种悲哀、厌倦、彷徨和寂寞的情绪。在现实里得不到欢乐,他就从记忆里去找;诗人不说是自己去追寻记忆,而说是记忆“对我来作密切的拜访”;和记忆交朋友,他得到安慰和平静。(《我底记忆》)他回忆过去的爱,那“路上的小语”、“林下的小语”,那夜的温柔,“但是我是怕着,那飘过的风,/会把我们的青春带去。”(《夜》)因而失去“天青色的爱情”。他感到了失去所爱时的寒冷和寂寞。他叹爱情的得而复失,惜生命年轻而已老。(《过时》)诗人回忆家乡,说“只有寂静中的促织声,/给旅人尝一点家乡的风味。”(《旅思》)他怀念家乡脆嫩的莴苣,怀念母亲的慈爱,少年的欢乐,甚至说“我是一个怀乡病者”。他是有名的现代派诗人。《三顶礼》用象征派的比喻。《秋蝇》捕捉声光色,感觉错位,想象飞升,织入主观意识。《独自的时候》、《不寐》、《寻梦者》等,意象和诗境显示出现代派诗歌的特色。诗人曾经追求音律的美,讲究平仄声;此时,字句的节奏已经完全被情绪的节奏所替代。杜衡说:戴望舒的诗具有象征派的形式,古典派的内容,很少架空的感情,铺张而不虚伪,华美而有法度,走的是诗歌的正路。 张大明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458-5459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