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方孝孺
释义
方孝孺1357—1402

明代诗文作家。字希直,一字希古。宁海(今属浙江)人。自幼警敏,15岁学作文,深为其父友叹赏。20岁游京师,从学于宋濂6年。宋濂认为:“游吾门者多矣,未有若方生者也。”洪武二十五年(1392)召为汉中教授。蜀献王闻其贤,骋他为世子师,并给他的读书之庐取名“正学”,人称“正学先生”。建文帝召为翰林学士,进侍读学士。帝有疑问,不时宣召,君臣之间,同于师友。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皆为总裁。燕王朱棣起兵争夺皇位,建文帝廷议讨伐,诏檄都出自他手。燕兵攻陷南京,胁迫他投降并起草诏书,他投笔于地,且哭且骂,引起明成祖的愤怒,不但被磔死,而且十族罹难。《四库全书》馆臣认为他的文章“乃纵横豪放,颇出入于东坡、龙川之间,盖其志在驾轶汉唐,锐复三代,故其毅然自命之气,发扬蹈厉,时露于笔墨之间”。他为文敢于抒发己见,立论大胆,《里社祈睛文》实是对人间官吏的讽刺,他认为水灾无情,但“遗粒委穗,不当风水冲者,犹有百十之可冀,神曷不亟诉于帝而遏之? 吏贪肆而昏冥,视民之穷而不恤,民以其不足罪,固莫之罪也。神聪明而仁闵,何乃效吏之为,而不思拯且活之?”用语尖刻,富有个性。清人王符曾《古文小品咀华》评论说:“之字押句,如闻羯鼓,庐陵‘醉翁亭’嗣音也。”文中善于运用对比、递进的结构艺术,使立论鲜明。如《蚊对》开始就以酣畅的笔墨,叙述了蚊噬给“人类”带来的心理上的压力、情绪上的困扰以及身心上的痛苦。以此借譬笔锋一转,说明异类相噬犹可理解,同类相噬就更为可怕。全篇文气浑浩流转,跌宕有致。他还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方式,使笔锋具有纵横驰骋的活力。如《越巫》为了说明“世人之好诞者死于诞,好夸者死于夸,而终身不自知者众”的道理,并运用“越巫”惊吓而死的寓言故事来说明,鲜明生动。取材丰富也是他为文的特点,以传记而论,如《观乐生传》、《菜根居士传》、《友鹿翁传》、《大笑生传》、《溪渔子传》,记述了形象各异的人物。他的诗,风格与散文相似,成就却不及散文。著有《逊志斋集》24卷。

郑江旭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159-1160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