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杨月月与萨特之研究
释义
杨月月与萨特之研究

当代中篇小说。谌容著。初载《人民文学》1983年第8期。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6月出版单行本,卷首扉页上有作者照片及题辞:“如果把文学比作一座地狱,我也愿在这地狱里受熬煎。”书前还有杨月月、徐明夫、徐庆生、刘玉玲4幅彩色人物肖像插图。作者写的《痛苦中的抉择——代序》简述了她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过程。这部中篇描写老干部徐明夫与杨月月的爱情、家庭生活悲剧和杨月月的不幸命运。杨月月出生在山西汾阳杏花村,小时父亲被地主逼死。1943年她17岁时母亲病故,她的同乡、区委组织部长张桂芬把她带到区妇救会工作。她虽然只念过两年初小,文化低,但年轻开朗,积极上进,加入了共产党。不久张介绍她同部队团参谋长徐明夫结婚。从此她变为一名“家属”。南下后徐转到地方当地委书记。她多次迫切要求工作而不可得,一直很苦恼。1949年开国那天她生了个儿子叫“庆生”。徐明夫更加阻止杨月月参加工作或学习文化。1953年徐调到省里任省委工业书记。杨担心自己文化低不愿随丈夫去省城。很快徐同刚参加工作的高中毕业生刘玉玲打得火热,并生了一个女儿。1954年徐提出同杨离婚。杨极力克制精神痛苦,同意离婚。此后,她自愿到地区招待所当服务员。她勤勤恳恳、尽心尽力地做她的服务工作,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三八”红旗手。她带着儿子庆生含辛茹苦,长期过着清贫的日子。“文化大革命”中徐明夫被批斗,罪名之一是“当代陈世美”,庆生被挟前去揭发批判父亲。后来庆生走上犯罪道路,被判6年劳改。杨月月经受着种种残酷的精神打击和折磨,但她顽强地生活着,并始终坚信“老徐是好人”,惦记着离休后返回她那个门前有棵大杏树的杏花村。小说以倒叙加插叙的手法,以书信夹谈话记录的形式将阿璋对杨月月命运的了解与阿维对萨特哲学的探讨这两条线平行地摆出来,相互印证,使作品的主旨和意蕴富有哲理性。

何火任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569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2: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