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吕荧 |
释义 | 吕荧1915—1969 现代文学理论家、翻译家。原名何佶,又名吕云圃,笔名倪平等。安徽天长人。1928年到南京读小学和中学,爱好文学。1935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曾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为北平革命文艺团体浪花社的主要成员,参加创办《浪花》文艺期刊。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开始向胡风编的《工作与学习丛刊》投稿。1939年到昆明,在西南联合大学复学,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1941年于联大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入四川,在中学任教,积极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向胡风主办的《七月》、《希望》等刊投稿。抗战胜利后,到贵州大学历史系任副教授,与方敬等合办进步刊物《时代周报》,并在香港等处发表作品。1947年,到台湾师范学院任教。1949年回到北京,参加全国第一次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此后,一度在大连从事文艺工作。1950年到山东大学中文系任教。1952年到1954年在上海从事文艺工作。1954年到北京,专门从事翻译和美学研究,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特约翻译,后任《人民日报》顾问。在1955年5月中国文联主席团和作家协会主席团召开的联席扩大会议上,为胡风辩护,因此多年蒙受冤屈,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捕,死于狱中。主要著作有文学评论集《人的花朵》、《文学的倾向》、《关于工人文艺》、《艺术的理解》(包括《人的花朵》和《文学的倾向》的主要论文)、《美学书怀》;译作有《普式庚论》(卢那卡尔斯基著)、《普式庚传》(吉尔波丁著)、《欧根·奥涅金》(普式庚著)、《叙述与描写》(卢卡契著)、《列宁论作家》、《列宁与文学问题》、《仲夏夜之梦》(莎士比亚著)、《论西欧文学》(普列汉诺夫著)等。其他重要论文有《人民诗人普希金》、《苏联文学的奠基者——高尔基)等。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出版了《吕荧文艺与美学论集》。 周葱秀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971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