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张正吾
释义
张正吾1926—

当代作家兼近代文学研究家。笔名碧涛、章里、余灵川、郑芜、凌建等。广西桂林人。1938年起入中学读书。1944年桂林沦陷于日军,参加中共广西地下党领导的游击队在桂北打游击,并曾任民运组长、《民众周报》编辑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游击队分散隐蔽,张正吾随广东东江纵队北撤,未果,滞留香港。遂入香港中国新闻学院读书,毕业后又再读于香港达德学院,并于1946年加入香港中国文协文艺通讯部。1949年初北京解放,由组织输送至京,在中共中央统战部交际处、二处(后改中联部)研究室工作。1951年参加南下工作团,赴广东参加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曾任组长、队长等职。1956年重新进入中山大学中文系深造,于1960年毕业,分配至广州《羊城晚报》副刊《花地》编辑部工作。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该报停刊,下放“五七”干校劳动。70年代调中山大学中文系任教至今。现为副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会员。曾任《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副主编。现任《近代文学研究丛书》主编、《晚清民国文学研究集刊》主编、《中国近代文学作品系列》编委兼责任编委、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近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编委等。

张正吾从40年代起即从事诗歌、散文、小说的创作,发表于香港《华商报》、《文汇报》、《大公报》、《学生文丛》等报刊,其短篇小说《结婚》曾获《文汇报》征文一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主要写散文和文学评论,多刊于北京《光明日报》,天津《进步日报》,广州《羊城晚报》、《南方日报》、《学术研究》,上海《人民诗歌》、《作品》等报刊。其代表作有长诗《伟大的祖国》、报告文学《啊,这一条街》、散文《椰海夜色》以及有关小说《金沙洲》和《三家巷》的评论文章等。70年代以来,其工作重点转向了教学与研究方面,曾讲授过写作、《中国近代文学》、《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文学》等课程。并著有《写作讲解》(1981年12月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写作讲话》(1980年8月香港长河出版社出版);与人合编有《古代文学作品选》(1988年5月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国近代文学作品系列·诗歌卷》(1988年12月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创造社资料》(1985年11月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另有论文数十篇,如《鲁迅早期尼采观探索》(1981年)、《人境庐诗论简议》(1982年)、《试论丘逢甲的爱国思想》(1984年)等。其中《创造社资料》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著作二等奖。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张正吾近年来对近代文学研究的基本建设做出了特殊贡献,其前后主编的《中国近代文学研究》、《晚清民国文学研究集刊》、《近代文学研究丛书》均为绝无仅有,具有开创性和填补空白的意义。

裴效维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250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1 16:2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