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敦煌俗赋
释义
敦煌俗赋

敦煌遗书中的文体之一。在敦煌遗书内发现的《韩朋赋》、《晏子赋》、《燕子赋》、《丑妇赋》等是一种以白话韵文叙事的通俗赋作,故被称为敦煌俗赋,或称敦煌故事赋,是我国辞赋通俗化的产物。据《汉书·艺文志》中“诗赋略”所载,赋可分为屈原赋、陆贾赋、孙卿赋和杂赋。孙卿(荀子)的赋包括有《成相篇》和《赋篇》,有人认为“成相”就是当时的曲艺形式。杂赋中有成相杂辞、隐书等,亦属通俗的文学作品。而屈原的《卜居》、《渔父》之类的辞赋,对宋玉《登徒子好色赋》、《高唐赋》产生直接影响,并推动散文化叙事赋的发展。概而言之,以上诸类赋作有4个主要特征:①基本上是叙事为主;②大量地运用问答对话;③带有诙谐嘲戏的性质;④大体上使用散文,句式参差不齐,押韵不严。应当说这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赋作之中接近民间文学的诙谐文体,为后代故事赋的发展提供出色的范例。张衡的《髑髅赋》、蔡邕的《短人赋》、曹植的《鹞雀赋》等直接沿袭问答嘲戏、俳谐滑稽的传统,又有俳赋之称。从其以对话叙事的手法来看,可以说更接近古代小说;就其“不歌而诵”的特征来说,则又属讲唱文学之一体,开通俗故事赋的先河。如《初学记》卷19引刘谧之《庞郎赋》之开头4句说:“坐上诸君子,各各明君耳,听我作文章,说此河间事。”既然要“君耳”来“听”,可见该赋是以讲唱故事为目的。《北梦琐言》卷7提到:“皮日休曾谒归融尚书,不见,因撰《夹蛇龟赋》,讥其不出头也。而归氏子亦撰《皮靸鞋赋》,递相谤诮。”虽然两赋今已不存,但既称“递相谤诮”,则其内容不仅是互相讥讽,彼此调侃,也可供说唱之用。从而说明敦煌俗赋的出现绝非孤立的文学现象,而是早有先例的。象其中的《燕子赋》与曹植《鹞雀赋》,赵洽《丑妇赋》与刘思真《丑妇赋》,《晏子赋》与朱彦时《黑儿赋》,就其体制和题材上看,都有十分接近之处,可见敦煌俗赋的问世为唐赋研究又开拓出新的领域。

张锡厚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815-5816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3:5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