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孔雀胆2 |
释义 | 孔雀胆2 现代4幕历史剧。郭沫若著。初载于1943年桂林《文学创作》月刊第1卷第6期,同年12月重庆群益出版社出版单行本;1957年编入人民文学出版社印行的《沫若文集》第4卷时,作者作了修订;1986年编入人民文学出版社印行的《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7卷,编者于附录部分增补了作者的《孔雀胆归宁》一文。 剧本描写了元末云南大理总管段功(白族)打败明玉珍的部队,把云南行省头目梁王(蒙古族)从危局中挽救过来,梁王为报答他的功德,把女儿阿盖许配给他,封他为平章政事,后梁王听信谗言,把他暗杀了。据史料载,段功是因迷恋女色而忘记了民族的隔阂与积怨以至于殒命的。郭沫若在剧中对此作了新的解释,把段功的失败归结为政治上的原因,即他在主观上想维护民族团结和在客观效果上执行了妥协主义错误路线所致。 剧本塑造了段功这个妥协主义者的悲剧形象,刻画了阿盖美丽善良、疾恶如仇的贞烈的悲剧性格。阿盖是民族团结的象征、纯贞爱情的象征,她的心境之苦与殉情之烈,深深地感动了观众。全剧结构严谨不苟,情节紧张动人,表现深婉细曲;在展示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中,注重语言的动作性和人物的心理刻画。 关于剧本的主题思想,评论界长期存在着争议。郭沫若对主题的解释也是多元的:一,反映“善与恶——公与私——合与分的斗争”说;二,揭示“妥协主义者的失败”说;三,“写民族团结”说。剧本的反复修改,造成主题的不确定性。翦伯赞认为,剧本主题的积极意义,“不仅在正面表扬了民族团结的意义,在侧面也指出狭义种族主义的毒害”(《关于<孔雀胆>》)。 黄侯兴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221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