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歌行 |
释义 | 歌行 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歌”是曲的总名,上古时期就有《击壤歌》、《南风歌》等。《诗经》中所收录的也都是歌诗。“行”是歌的一种。明人胡震亨说:“衍其事而歌之曰行”(《唐音癸签·体凡》),这个提法比较准确。歌行体诗,一般是缘事而发,或多或少带有一点叙事的性质;形式上比较自由,古体五言、七言、杂言,都可采用,而以七言、杂言居多,篇幅不限;音韵、格律也无一定之规,对作者一般没有限制。因此,歌行体表现最自由,变化最多,容量也最大,最适合才气横溢的诗人自如运用。“歌行”其名始见于汉乐府诗中,如《长歌行》、《短歌行》、《放歌行》、《艳歌行》等等。文人创作的歌行,以汉武帝《秋风辞》、张衡《四愁诗》等较早。但它们都是骚体。因此最早的文人歌行体诗,名符其实的,当首推三国魏文帝曹丕《燕歌行》。南朝宋鲍照是第一位大量创作歌行体诗歌的诗人,成就很高,对后世影响也很大。到唐代,歌行大盛,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白居易、韩愈等人,都是创作歌行的高手,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吴小平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128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