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曲律1
释义
曲律1

古典戏曲论著。4卷。明人王骥德著。全书共分为40章。论述了中国戏曲的起源,南曲、北曲的发展;论述了戏曲声律、修辞、曲白、表演以及作家作品等等问题。他指出南北曲用韵应有不同,不能一律尊照《中原音韵》。他认为戏曲创作必需有整体构思,不能“只漫然随调,逐句凑泊,掇拾为之”;必以“词格俱妙,大雅与当行参间,可演可传”,方为成功之作。他针对前人很少论及的宾白和插科,特意指出,宾白“虽不是曲,却要美听”;而插科的作用则是“曲冷不闹场处,得净、丑间插一科,可博人哄堂,亦是剧戏眼目”。他认为“剧戏之道,出之贵实,而用之贵虚”,“不在快人,而在动人”。他注重戏曲的本色,认为戏曲应以“模写物情,体贴人理”为重,不可一味“卖弄学问,堆垛陈腐”。对于不重舞台实践的案头戏曲,他批评道;“自《香囊记》以儒门手脚为之,遂滥觞而有文词家一体。近郑若庸《玉玦记》作,而益工修词,质几尽掩。”对于当时的戏曲名家各持己见,以门户相争的现象,他也进行了批评:“临川之于吴江,故自冰炭。吴江守法,斤斤三尺,不欲令一字乖律,而毫锋殊出;临川尚趣,直是横行,组织之工,几与天孙争巧,而屈曲聱牙,多令歌者齚舌。”

王骥德从戏曲发展的眼光立论,认为“世之腔调,每三十年一变”,“由兹而往,吾不知其所终矣”。他肯定了前人的创作成就,评价了今人的创作实践,同时对戏曲发展也充满了信心。他的这部论著自成体系,细致周详地探讨了宫调、腔调、板眼、音韵、发声、辨字、认字、衬字、对偶、用事、章法、句法、套数、小令、宾白、插科、过曲、尾声、引子、角色、风格等等内容,几乎每一节文字都有精辟独到之见。冯梦龙在《曲律叙》中曾说:“然自此律设,而天下始知度曲之难;天下知度曲之难,而后知芜词可以勿制,前之哇奏可以勿传。悬完谱以俟当代之真才,庶有兴者。”

《曲律》有明天启年间刻本。清康熙年间曾据明本重印。清道光钱熙祚所辑《指海》收有本书。以后《学术丛编》、《读曲丛刊》、《重订曲苑》、《增补曲苑》各本,皆依《指海》本重印。《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以《读曲丛刊》本为底本,编入《曲律》。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了《王骥德曲律》(陈多、叶长海注释校点)。

门岿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998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7: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