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收获
释义
收获

当代大型文学刊物。双月刊。1957年7月24日创刊。中国作家协会主办。上海收获社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58年1月改由上海出版社出版发行。主编巴金、靳以、副主编以群、魏金枝。巴金、冰心、刘白羽、艾青、陈白尘、周而复、罗荪、柯灵、郑振铎、峻青、曹禺、菡子、靳以、李委、萧岱等相继担任编委。1960年第3期出版后停刊。编者在《发刊词》中说:“《收获》的诞生,具体实现了‘百花齐放’的政策。《收获》是一朵花,希望它成为一朵香花——有利于社会主义祖国,是人民的有益的精神食粮”。“我们的刊物和刊载的作品,应该符合毛主席提出的六大标准”,“在这一明确的政治标准下,作家可以选择不同的风格,不同的体裁,不同的形式,甚至不同的流派”。该刊在这一办刊方针指导下,发表了许多老作家的名篇和文学新人的佳作。其中包括长篇小说《百炼成钢》(艾芜)、《水滴石穿》(康濯)、《大波》(李劼人)、《浮沉》(艾明芝)、《野火春风斗古城》(李英儒)、《迎春花》(冯德英)、《乘风破浪》(草明)、《创业史》(柳青)、《山乡巨变》(周立波);剧本《茶馆》(老舍)、《蔡文姬》(郭沫若);长诗《动荡的年代》(闻捷)、《红云崖》(梁上泉);电影文学剧本《大风歌》(陈白尘)、《不夜城》(柯灵)、《老兵新传》(李准)、《林家铺子》(郑君里)等。第一阶段的《收获》共发表1千多万字的作品,对繁荣社会主义文学创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收获》于1964年1月复刊,改由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办,收获编辑委员会编辑,收获社出版;总第4期起改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分社出版。是为《收获》的第二阶段。此间该刊仍坚持原办刊方针,曾发表了《草原烈火》(乌兰巴干)、《欧阳海之歌》(金敬迈)等较有影响的长篇小说。1966年6月停刊。

1979年1月《收获》第2次复刊,由收获编辑委员会编辑,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复刊后《收获》,仍为双月刊,它将继续肩负创刊之始的使命和意见,以较多的篇幅,发表长篇、中篇小说和电影文学剧本、话剧剧本等,同时也以相当的篇幅发表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回忆录、诗或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为广大读者服务,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服务。”1985年5期起,署主编巴金,副主编萧岱、李小林。此间《收获》刊发的中篇小说在全国评奖曾多次获奖,其中包括《人到中年》(谌容)、《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张一弓)、《人生》(路遥)、《大墙下的红玉兰》(从维熙)、《啊!》(冯骥才)、《淡淡的晨雾》(张抗抗)、《土壤》(汪浙成、温小钰)、《祸起萧墙》(水运宪)、《远去的白帆》(从维熙)、《驼峰上的爱》(冯苓植)、《美食家》(陆文夫)、《烟壶》(邓友梅)等,以及叶辛的长篇小说《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蹉跎岁月》等,均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为繁荣新时期的文学创作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冯贵民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417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0:2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