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嗣奭 |
释义 | 王嗣奭1566—1648 明末诗文作家。字右仲,号于越,别署有遥集居士、鄞塘田叟、拙修老人、艰贞居七。鄞县(浙江宁波)人。万历二十八年(1600)举人。万历四十二年赴吏部谒选,署浙江黄岩教谕。万历四十七年任浙江宣平教谕。天启五年(1625)升任宿迁知县,后降建州经历。崇祯元年(1628)任永福知县。崇祯六年升任涪州知州,曾率兵抗拒张献忠农民起义军。清兵南下占据浙江后,他不肯剃发。清顺治五年(1648)病逝。他对杜甫诗歌有较为精深的研究,其《杜臆》一书是积几十年孜孜研讨的结晶。他对杜诗所表达的感情、心态和艺术特长,有许多会心之论。他自己作诗,也汲取杜诗不少营养。有的论者认为他得有“少陵胎骨”,如《倡阳道中》:“去岁伤秋潦,洪波尚淼然。翳桑栖水蛤,废里过江船。泽国人烟外,饥民驿路边。明霞餐不得,泪眼向高天。”确有和杜甫相类似的深沉感情。著有《杜臆》、《密娱斋诗集》、《冷然草文编》、《夷困文编》、《管天笔记外编》。 郑江旭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92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