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杜甫叙论
释义
杜甫叙论

古代作家研究著述。朱东润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3月出版。该书“实际上是杜甫的评传”(《自序》),共分10章。第一章《忆昔开元全盛日》评述未入长安之前的杜甫。作者认为,这个时期他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第二、三、四章《西归到咸阳》、《渔阳鼙鼓动地来》、《中兴诸将收山东》叙述了十年困守长安及“安史之乱”中的杜甫。“安史之乱”造成的社会大动荡使诗人跌到了社会的最底层,也缩短了诗人和人民之间的距离,使诗人具有了人民的感情,写出了真正属于人民的优秀诗篇。《三吏》、《三别》的出现,标志着杜甫的诗歌创作出现了第一次高潮。作者指出:“乾元二年是一座大关,在这年以前杜甫的诗还没有超过唐代其他的诗人;在这年以后,唐代的诗人便很少有超过杜甫的了。”这些观点对于探讨杜诗在唐诗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均富有启发作用。第五、六、七章《无衣思乐土,无食思南州》、《此身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描述了诗人由秦入川及寓居成都的10年。诗人颠沛流离的不幸,对故国思恋的执着之情,对诗歌艺术的追求探索,均被作者以饱蘸同情的笔触刻划出来。第八章《云安有杜鹃》评述了杜甫在公安小住时的生活、心情和创作。第九章《故园不可见,巫峡郁嵯峨》介绍杜甫到达䕫州以后的生活与创作情况。作者认为,这是杜甫在诗歌创作中的第二次高潮,尤其是在律诗创作方面,努力创新,创造了“组律”和“拗律”等新型律诗形式,使得杜诗在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终于完成了“兼备众体”的集大成工作。第十章《此曲哀悲何时终》叙述了杜甫在其最后几年中漂泊湖南时的情景。

该书紧密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来评述杜甫不平凡的一生。以翔实的资料分析了诗人的生活、思想、创作以至风格。通过对诗人所处时代的分析,力求揭示杜甫之所以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社会原因。

郑永晓,张君萍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546-2547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3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