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沈玄庐 |
释义 | 沈玄庐1878—1928 现代作家。名定一,字剑侯,笔名玄庐。浙江萧山人。从1901年起历任云南广通县知县、武定知州、省会巡警总办等职。因暗中帮助同盟会起义,被人告密,流亡日本。1910年回国,积极从事反清斗争。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了光复上海的武装起义。由于参加倒袁斗争遭到通缉,1912年再次流亡日本。 1916年回国。1917年“护法运动”失败后,避居上海。1918年,与孙中山、廖仲恺等接触,并与戴季陶、孙棣之等创办《星期评论》,为《星期评论》的重要诗人之一。他在《诗与劳动》一文中,断言“不是劳动者没有诗”,认为“诗是贵族的”说法,“根本不能成立”。因而他的诗主要是表现广大劳动人民在沉重的阶级压迫下的苦难生活。语言通俗,诗风浑朴。《十五娘》是其代表作,朱自清称这首诗是新诗坛的“第一首叙事诗”。1920年5月,与陈独秀等在上海发起组建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并积极为《新青年》、《共产党》等刊物撰稿,陆续发表许多宣传新思想的政治论文、小说和新诗。1921年,在家乡邀集进步学生创办农村小学,并组织农民运动。1923年,受孙中山指派,与蒋介石同赴苏联考察。归国后,发表《游苏报告》,介绍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苏联的情况。同年11月回国后,加入了国民党。从1924年起,先后任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国民党浙江省临时党部执行委员、浙江省党部改组委员兼秘书长、浙江省党部特派员、浙江反省院院长、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等职。1926年底,由于国民党内部派系倾轧,辞去所有职务,回家乡试办农村地方自治。1928年8月被刺身亡。主要著作有《玄庐文存》(诗文集)。 汪大钧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156-3157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