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汪学金 |
释义 | 汪学金1748—1804 清代诗人。字敬箴,号杏江,晚号静厓。镇洋(江苏太仓)人。少年早慧,8岁能诗,12岁随父宦入闽,人见其文,有“仙才”之称。乾隆三十八年(1773)在北京入四库全书馆,担任编校工作。乾隆四十六年,以殿试一甲三名成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嘉庆四年(1799)后擢中允,历官文渊阁校理、日讲起居注等,授左庶子,以病乞归。退居故里,营造静厓小筑,潜心钻研佛典。他的诗歌多为行旅纪游之作,《东阿旧城》、《过严陵钓台作》寄寓凭吊怀古之情;《夜起》、《河间道中早行》抒写旅途漂泊之苦;《元夕》叙舟中元夕的惨淡景象,运用“篷窗听急流”、“有梦在孤舟”、“人烟冷戍楼”等意象,烘托出诗人孤寂落寞的情怀。《胥江夜泊登万年桥望月》则通过望月写客中情愁,将钟声、渔火、明月、晚潮、窗烛、笛声同想象中的桥上玉人相结合,构筑了一个情景交融、凄迷感伤的艺术境界。《秋霖叹》更以旅途所见所思,描写了广大农村遭受水灾虫害的惨景,对“一年耕本逐流水”的农夫寄予深切的同情。他在旅途中的写景之作善以白描手法描绘山水,风格自然清新,艺术成就也最高,如绝句《泊舟千墩》:“小艇缘溪行,系缆垂杨坞。绿树炊烟微,人家在春雨”,空灵超妙,颇含画意。《舟夜》:“月落江烟昏,孤舟趁潮去。忽闻鸡犬声,知有人家住”,自然传神,富有意趣。律诗《建阳道中早发》写村中早景:“水碓高于屋,山田叠似梯,一村枫桕树,争压帽檐低”,感受新奇,生趣如画。汪学金有《静厓诗稿》传世。 马晓光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116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