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廼贤
释义
廼贤1309—1368

元代诗人。字易之,号紫云山人、河朔外史。葛逻禄族。汉姓马,又称为马易之、葛易之或合鲁(即葛逻禄的异译)易之。他的祖上从蒙古大军入主中原,先居于南阳,后迁居于庆元(浙江宁波)。早年师从郑觉民,以诗知名于乡里。早在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时,就已将诗稿结集。至正五年,他离开庆元北游京师,一路上问风俗,访古迹,数年后将见闻编辑为《河朔访古记》。这次北行大开眼界,并捕捉到许多诗材。他留居大都的几年间,除以文会友,还曾到上都观礼。直到至正十五年才回到乡里。此后隐居于四明山中。至正二十二年,他被选授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因战争阻断交通,未能立即赴职,便暂摄东湖书院山长以等待入京的时机。次年五月离家入京就职。至正二十四年,以代祀南镇、南岳、南海,曾暂还乡里。回到京师,出参枢密院同知桑哥实里军,移驻蓟州。至正二十七年,于军中得悉升任著作郎,但已因病口不能言。次年,在明朝大军兵临城下之际,死于驻地。

廼贤是元末重要诗人,他的处境颇有代表性。他倾慕中原文明,但作为色目人,他只能与元朝共终始。这一矛盾几乎贯穿了他的后半生。他有《金台集》2卷,今存。还著有《海云清啸集》、《铙歌集》,均已散佚。《元诗选》初集选入他的诗158首。他的诗很受诗坛重视,以致每有新作,便传诵一时。欧阳玄在为《金台集》作序时特意指出:“九州共贯之久,而士有斯作”。论及廼贤诗篇的人,几乎都注意到他是用汉语写作而且达到相当水平的葛逻禄人。他的诗,近体以清丽为特色,而古诗则多直面现实,颇得风人之旨。他的《卖盐妇》、《枫亭女》曾被人比为白居易的新乐府。其所著《河朔访古记》,原书久已亡佚,清乾隆时修《四库全书》,由《永乐大典》中辑出2卷。《四库全书》将廼贤改译为纳新。

杨镰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639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