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晏子春秋 |
释义 | 晏子春秋 先秦散文著作。8卷。《晏子》即春秋时齐国的相国晏婴,本书是专门记叙晏婴言行的。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与作者,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晏婴本人所写,有人认为是墨子门徒假托的,还有人认为是六朝时伪造的。自从唐代柳宗元发表《辩晏子春秋》(《河东集》卷4)以来,很多人倾向于它是伪书。据今人吴则虞研究,《晏子春秋》当成书于秦并六国之后不久,作者应是齐国人。卷1为“内篇谏上”,卷2为“内篇谏下”,卷3为“内篇问上”,卷4为“内篇问下”,卷5为“内篇杂上”,卷6为“内篇杂下”,卷7—8为“外篇”。从影响与成就上看,本书远不及《庄子》等先秦子书,但其中许多篇章,如“晏子使楚”、“景公夜从晏子饮”等,都是相当成功的,以至今人吴则虞说:“《晏子春秋》是一部富有政治思想性的古典文学作品,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也可以说是一部最早的‘外传’‘外史’。”(《晏子春秋集释》序言)本书常见版本有明活字本(曾影印收入《四部丛刊》)等。中华书局于1962年1月出版了吴则虞编撰的《晏子春秋集释》,书前有序言、凡例、版本及笺校书目、刘向叙录,书后附收:一佚文,二晏子集语,三晏子事迹,四有关晏子学说学派讨论,五有关《晏子春秋》考辨,六重言重意篇目表。《晏子春秋集释》的出版,集中呈示了今人对《晏子春秋》一书的整理与研究的成果。 田杉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822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