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晁补之
释义
晁补之1053—1110

宋代著名文学家。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钜野(山东巨野)人。“苏门四学士”之一。晁补之出身于官僚家庭,自幼英爽豪迈,敏悟能文。17岁时写了辞赋《七述》献给作杭州通判的苏轼,大受称誉。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中进士,名列第一。历任北京国子监教授、太学正、著作郎。齐州知州。宋哲宗绍圣间,新党章惇当国,晁补之坐元祐党被贬为亳州通判,又贬为监处州、信州酒税。宋徽宗即位后,又召回朝廷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等职。不久,党论复起,又出为河中府知府和湖州知州。崇宁二年(1103)免官回故乡隐居,效法陶渊明,并修了“归去来园”。大观四年(1110)又被起用,任泗州知州,到任不久病逝。知友张耒为他写了墓志铭。著有诗文集《鸡肋集》70卷,词集《琴趣外编》6卷。《宋史》有传。

晁补之的诗、文、词在当时都很有名气。《宋史·本传》称他“才气飘逸,嗜学不知倦,文章温润典缛,其凌丽奇卓,出于天成”。他的文风温和典雅,藏锋不露,有汉唐风味,深受神宗赏识。山水游记工于写景,又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文学价值较高,名篇有《新城游北山记》、《照碧堂记》等。《四库全书总目》说他的诗“风骨遒上,与张(耒)、秦(观)并鹜”,实际上佳作不多,写景抒怀诗较好,风格朴素自然。成就最高的是他的词,风格豪放沉郁,受到苏轼一定的影响。冯煦认为他的词“无子瞻(苏轼)之高华,而沉咽则过之”(《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毛晋说他“虽游戏小词,不作绮艳语”(《琴趣外编跋》)。〔摸鱼儿〕 (买陂塘)是其代表作,作于退隐之后,确实写得感情深沉,格调悲咽。〔临江仙〕《信州作》则从谈雅之中透露出悲苦之情。[盐角儿]《亳社观梅》亦作于贬所,借咏梅抒写自己高洁的品格。这些词中都反映了作者饱受贬谪之苦的心态。他的绝笔之作[洞仙歌](青烟幂处)向来为人称道,这首词境界澄彻超逸,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有相似之处。所以刘熙载把晁补之与苏轼相比,说他“坦易之怀,磊落之气,差堪骖靳”(《艺概》卷4)。

孙映逵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820-4821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