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新潮社
释义
新潮社

现代文化、文学社团。1918年秋北京大学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由于受《新青年》的感召,开始酝酿组织新潮社,同年11月正式成立。社长先后由傅斯年、罗家伦担任。主要成员有徐彦之、杨振声、汪敬熙、俞平伯、顾颉刚、康白情、叶绍钧、江绍原、李小峰、郭绍虞、孙伏园、高君宇、朱自清、孙福熙、周作人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北大教师都曾给该社以大力支持。

1919年1月,该社创办《新潮》月刊,主张“伦理革命”,反对“纲常名教”和一切封建伦理道德,提倡个性解放、婚姻自由和男女平等。当《新青年》开始注重政论后,《新潮》接过了“文学革命”的旗帜,支持《新青年》发起的白话文运动,批判中国旧文学,认为它是“不合人性、不近人情的伪文学,缺少‘人化’的文学”(傅斯年语)。要想使中国将来的文学成为“人化的文学”,“须得先使它成为欧化的文学”(傅斯年语)。

新潮社的成员大部分是北大文学系的学生,比较注重文学创作。们们在《新潮》上发表了许多文学作品,其中最突出的是小说创作。汪敬熙、罗家伦、杨振声、俞平伯、欧阳予倩和叶绍钧,是新潮社的主要小说作者。他们“有一种共同前进的趋向,……没有一个以为小说是脱俗的文学,除了为艺术之外,一无所为的。他们每作一篇,都是‘有所为’而发,是在用改革社会的器械,——虽然也没有设定终极的目标。”(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这些小说作者后来产生了分化。新潮社的领导人傅斯年、罗家伦等,是胡适的追随者。五四运动后不久,傅、罗相继赴英、美留学,其他许多成员也纷纷出国。1920年后新潮社的活动逐渐减少。1922年3月《新潮》停刊,新潮社于无形中解散。

李怀亮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074-6075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18:5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