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新汉演义
释义
新汉演义

近代白话章回小说。又名《民国新汉演义》。40回。自由生著。1912年2月上海书局初版石印本,线装4册。卷首有作者《序》和《凡例》以及孙中山、袁世凯、黎元洪、黄兴、唐绍仪、程德全肖像各1幅。每回有插图2幅。

书叙孙中山出生在广东香山县的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因常听启蒙老师讲述太平天国故事,即立志推翻清朝政府,并以“洪秀全第二”自勉。年13岁,父母相继去世。其兄为南洋华侨,知弟孤苦无依,遂召去上学。14岁回国,在故乡组织保安团,自任议长,以保土安民为己任。继而先后在广州和香港学医数年。学成后在澳门和广州行医,因医道高明,并免费为穷人治病,名声大振。后来觉悟到医学难以救国,便以行医作掩护,在广州组织兴中会,以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为宗旨。广州起义失败后,逃往英国伦敦,又被清廷驻英公使诱捕,幸有英国友人相助,才脱离虎口。此后10余年,遍游世界各国,为革命奔走呼号。偶与黎元洪在海船上相遇,2人一见如故,孙中山即吸收黎元洪入会。黎元洪为驻武昌清军的协统官,经数年经营,联络了大批新军。恰值四川铁路风潮兴起,清廷疲于应付,于是黎元洪于辛亥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发动武昌起义,一举成功。清廷闻讯震惊,忙命旗人荫昌统兵南下,一触即溃。清廷无奈,只好起用早已革职家居的袁世凯。然而清廷已经众叛亲离,袁世凯又心怀二志,因此各省相继光复,清廷处在四面楚歌之中。于是电请孙中山回国,于1912年元月1日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位。作者在书末说:“欲知南北大共和情形,再看后传分解。”但“后传”似乎并未问世。

本书是少数以辛亥革命为题材的小说之一,并在距离武昌起义只有4个月、距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更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内成书并出版发行,可谓迅速及时。作品以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篇幅,集中描写从武昌起义至南京光复这一段历史,对辛亥革命的其他有关事件,则或者简单叙述,或者略而不论,又可谓剪裁得当,繁简得宜。作品虽对黎元洪着墨最多,但以孙中山出生始,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终,中间又不时插叙孙中山指导革命的电报,从而使孙中山无所不在,实际上突出了孙中山的领袖地位,更可谓前后照应,重点突出。可惜把黎元洪的功劳过分夸大,有违于历史真实。

裴效维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033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51:47